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保临时工年底前全“转正”

  本报讯(记者 王斌 肖娟) 银保渠道的误导销售不时曝出,甚至在银行内买到的保险售后都难保证。为了规范银保销售,保监会近日为银保专管员整改设时限,要求今年年底前所有银保专管员必须是保险公司正式员工,并重申了2006年6月保监会、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

  缴费期限和领取期限玩花样

  2009年上半年,陈伯到银行存款时,遇到银行销售人员向其推销某分红险产品。销售人员称该险种是“存钱”,但收益高于一般银行存款,并且还额外分红,陈伯遂将身边的10000元现金悉数投保该产品。本想坐等收益及分红,没想到今年的“保费收取通知单”让他傻了眼。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他投保的为10年期缴型分红险,每年都需按时向保险公司缴付10000元。他无力继缴高额的期缴费。但由于无法举证当初销售人员没有如实告知,最终陈伯在退保时承担了近一半的本金损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模糊缴费期限已然成为目前银保业务误导投诉的焦点。不同于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的缴费方式分为期缴和趸缴两类。以目前银行主打的分红险产品为例,多以5年、10年期为限。在银保销售人员诱人的话术劝说下,消费者先要弄清楚缴费方式:是一次性趸缴,还是按期限每年都需要缴纳?后者的资金压力更大。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混淆保险年金领取方式,让客户以为缴完费就可以领取年金或红利的误导行为也已经抬头。以某中资寿险公司5年期期缴分红险为例,其保险条款约定投保人应在5年的缴费期限内完成缴费,然后在约定年数后或者是年满一定周岁后方可领取本金或红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销售人员并未就领取方式这一重要条款作出解释,导致投保人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有的投保者甚至误以为缴费满5年后即可立即领取。

  误导拖了银保期缴业务后腿

  有专家指出,目前银保客户多集中在中老年人,这类客户群体的持续缴费能力并不强,一次缴费1万元和10年内每年缴费1万元意味着巨大差别。这类客户一旦“误投保”持续缴费的险种,又无法举证“投保时并不知情”,首年退保将要承担巨大的本金损失。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出现的银保销售误导问题主要表现在片面夸大收益水平,不如实告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如实告知退保费用、现金价值和可能出现的费用扣除等要素;而如今这两类模糊缴费和领取年限的误导,危害同样不小。“险种结构正在从趸缴向期缴方向调整,而这些误导方式对于大力发展银保期缴业务无疑是在拖后腿。 ”业内人士如是认为。

  银行、险商各司其职

  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银保业务快速发展所蕴含的误导风险。日前,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保专管员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自8月16日起,保险公司新招聘银保专管员应为公司正式员工,采取委托代理合同方式管理银保专管员的公司应抓紧整改,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在岗银保专管员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保监会还重申了在2006年6月保监会、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其中规定从事代理保险业务的商业银行应由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保险代理业务等规章制度,而银保专管员应当由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担任。据了解,该文件发布以来,大部分保险公司按照要求逐步理顺了与银保专管员的法律关系,由公司正式员工担任银保专管员,但仍有极少数公司未按文件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由于同一家银行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银保专管员不时违规承诺高收益来招揽客户,加上一些保险公司的银保专管员与保险公司只是委托代理关系,流动性很大,湖南保险业人士认为:“这导致银保专管员在销售过程中若出现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很难控制。这很可能是保监会发文的初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