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维度认识打黑除恶的现实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15:39  新民晚报

  陈方

  公安部近日发出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八批涉黑案件挂牌督办通知,对涉及全国22个省、区、市的52起重大涉黑案件挂牌督办,并要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

  黑恶犯罪是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任何政府都不能容忍,建立防治涉黑犯罪的长效机制,不仅仅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维护民众根本利益的需要。这一次公安部对52起重大涉黑案件挂牌督办,表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又将掀起一个高潮,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央打黑除恶务尽的坚强决心,其结果令人期待。据媒体报道,自2006年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公安部已挂牌督办7批296起重大涉黑案件,目前案件侦办工作进展顺利,已移送起诉289起,提起公诉270起,一审宣判254起,生效判决210起。挂牌督办的实效可见一斑。

  打黑除恶这项“正义之战”更应该赢得民众的共识。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打黑除恶更多的只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活动。8月1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几起典型的打黑除恶案例,向民众呈现了打黑除恶的经济意义。湖南永兴全县之前有72个煤矿,年销售煤炭300万吨。然而当地黑恶团队垄断近一半的煤炭销售,每年非法获利上亿元。永兴县马家1矿矿长张正平至今还记得,2009年初当地黑恶团伙为了不让他们矿的煤炭卖给其他人,用大货车将煤矿大门给堵住。在当地,还有矿老板频频被杀。由此可见,黑恶势力不仅危害着社会治安,还会成为一种“经济毒瘤”。他们用极其残忍野蛮的手段,取代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商业竞争关系,把市场经济变成了原始的强取豪夺。

  黑恶势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强占垄断某些资源,有利益可图,才能聚集不法分子,作恶一方;二是头上有保护伞,每个黑恶势力的扩张都伴随着罪恶,劣迹斑斑,如果没有保护伞,黑恶势力就很难如此滋生繁衍。

  所以,在公安部督办的多起打黑除恶案件中才分外强调要“深挖保护伞”。能够撑起“保护伞”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掌握着强大的公权力,通过权力寻租变现利益,如果没有公权力的庇护,黑恶势力也不可能肆无忌惮地四处作恶。在深挖“保护伞”的同时,一旦涉及到了权力寻租者,这势必又和反腐相关。由此可见,打黑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打黑和反腐就是同步进行的,也必须同步进行。

  打黑除恶无疑是一项民心工程,但是,只有当民众能够从“经济毒瘤”“反腐”等更多角度认识到打黑除恶的现实意义,而不仅仅将其框架在维护社会治安上时,这项工程才具备更坚实的民意基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