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娜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依法办事成为国家和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媒体重要职能的舆论监督也不例外,必须依法进行。只有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才能维护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是开展好舆论监督的前提。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同志,只有熟知各项政策法规和法律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从而依法进行舆论监督。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六点要求,其中第二点就是,要打好政策法规纪律根底。他说,“要牢牢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牢牢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严守新闻工作纪律。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新闻工作者如果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懂不熟悉,那就宣传不好,甚至出现误导,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何打好这一根底,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平时注重对法律知识的积累,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在实践中学,把每一次采访报道都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监督的能力。
依法进行舆论监督,就要求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记者的日常工作中,最初获取的新闻线索往往是片面、单一、混淆不清的。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记者掌握了大量的新闻事实,即便在这个时候,也切忌主观臆断。事实上,由于舆论监督的特殊性,报道本身多是揭露问题,为了使被监督对象心服口服,就更应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无懈可击。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发现,最近,一些记者在报道中除了自己查阅资料外,还善于借助专业律师的力量。在一些大型、复杂的舆论监督报道中,随时进行咨询。这种有专业律师参与完成的,有缜密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的舆论监督报道才能避免侵权。
依法进行舆论监督,要求记者在工作中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牢牢守住法律的红线。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法制化程度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新闻侵权的诉讼不断增多。这些都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新闻媒介、记者、被采访对象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新闻记者必须在工作中用法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由于要触及某些人某些群体的既得利益,采访中记者可能遭遇百般阻挠,甚至被设下圈套。曾经轰动一时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撇去假记者不提,矿难发生后,一些赶去做舆论监督的媒体工作者,在金钱的诱惑下,忘记了记者的责任,抛却了良知、道义,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类似事件告诉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只有在工作中严格守法,才能完成好舆论监督工作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