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瓶啤酒的碳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1日06:44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宋 弢 梁旭日本报通讯员 孙静

  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东道主”的青岛啤酒都会成为主角。今年也不例外,第 20 届啤酒节开幕以来,“青啤大世界”成为啤酒城里最热闹的啤酒馆,每天消费超过100桶。啤酒入口,香气依旧,但人们也许想不到,“一瓶啤酒的碳足迹”已发生了质的提升:去年,青岛啤酒二氧化碳回收量同比增长 24.42% ,电单耗同比降低 7.07% ,标煤单耗同比降低13.79% 。

  变化,源于青岛啤酒全方位的“低碳运营模式”。

  全球经济转型由技术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碳减排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使中国企业面临又一个U 形转弯。而对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中国啤酒行业来说,转变更为迫切:目前,我国啤酒行业能耗相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 — 40% ,在参与国际化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

  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领军者和全球化竞争的直接参与者,青啤何去何从?董事长金志国充满忧患意识:“将来,碳管理直接就是参赛权的问题,中国啤酒目前这种‘外延型增长模式’,将面临被低碳经济淘汰的危险。”

  把“碳管理”对于青啤的价值,提升到了参赛资格的高度,早在几年前,青啤就在行业内率先开始把生产的“低碳化”当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进而完善了一整套“低碳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被青啤人形象地概括为“一瓶啤酒的碳足迹”。具体说,就是每一粒大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进入青啤后,既进入了啤酒的生产流程,也就是进入了循环经济的链条,都能在循环经济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啤酒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这些蒸汽在常温下冷凝为水,以前,这些冷凝水没人在意。现在,青啤的酿造工人发明了“余热制冷”的新方法,利用冷凝水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这一新方法在青岛啤酒全面推广后,平均每年节约成本超过4000万元。

  二氧化碳是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同时也是啤酒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以往,青岛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排放掉了。如今,通过在生产线上加装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就能将其用于啤酒灌装、过滤等生产所需。目前,这一技术又被青啤人升级:通过二氧化碳提纯技术的推行,改写了满罐36小时以后才可以对发酵罐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的历史,将二氧化碳回收时间提前至满罐15小时后。

  2009 年,青岛啤酒还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麦汁热浪低压煮沸、锅炉运行控制优化、二氧化碳节能模块、水资源回收与阶梯利用等51项节能技术,公司全年同比节水277万吨,节电3630万千瓦时,节约原煤折标煤43614吨,减排二氧化碳 12.5万吨。

  从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研发到环保节能减排的新工艺,“低碳运营模式”已经让青岛啤酒尝到了“甜头”:去年青岛啤酒能源成本与上年相比节约了7612万元。青啤还积极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等全部回收利用,综合利用价值 1.3 亿元。而更大、更长远的效益还在于,通过“低碳运营模式”带动的技术创新和整个价值链优化,青啤已经形成了在国内、国际市场新的竞争优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