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本报昨天报道《上海世博志愿者中“富二代”的几个小故事》后,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来邮发表看法,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也就此提出观点:“富二代”“贫二代”“官二代”,这些概念定义不太严谨。无论哪个群体或社会阶层,都有好人坏人,不宜给某一群体盲目“贴标签”。当世博会志愿者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无论家庭贫富,无论什么阶层,都有可能在自理能力、个人修养、公民意识,乃至爱国观念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80后”的独生子女,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快走向成熟。
家住虹桥的瞿先生表示看到报道很有共鸣。自己是从商的,身边一些朋友的孩子就属于“富二代”,他们中有不少因家教严格都很有教养。他认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是很好的教育,“富二代”能从中学会服务他人,吃苦耐劳,不再是成天被人围着转的“小霸王”。
网友monica发表观点:将来中国富裕群体会越来越大,即使是中等收入人家,因为家里就1棵“独苗”,往往也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过去老观念总认为寒门易出才子能人,但富裕家庭也不一定培养不出好孩子。已经有钱了,父母也不可能为了教育孩子退回去“哭穷”或“装穷”吧。我觉得文中“富妈妈”对孩子品质培养很有一手,不惜自己一把年纪当志愿者给孩子做榜样。对“富二代”来说,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他还认为,世博会虽有期限,志愿者精神却是永恒的。我们应弘扬更高境界的志愿精神,不管项目大小、不问贫富出身,摒弃功利心积极参与,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人做事不可能无所图,关键是图什么。志愿者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这样的‘图’可从学生时代就大力宣传,并融入职业教育、行业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