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张照片能否命名为《挟尸要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02:02  红网

  2010年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次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作者张轶拿出了当时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证明自己并未作假。

  21日,《南方都市报》以《“挟尸要价”真伪之争要跳出细节检视现实》为题发表社论认为:“针对‘挟尸要价’事件本身,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讯息,足以勾勒出一个事情的基本脉络。‘挟尸要价’的行为确实存在,打捞尸体在当地已然成为一个行业,且进行着排他的垄断经营,曾经让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心痛的那些细节,那些被暴利泯灭的人性,那些足够残酷的现实,都真切地存在过,或许依然存在着。被拿出来质疑的,其实只是捞尸人究竟姓陈还是姓王,是捞尸人自己在要价,还是捞尸公司的老板在岸上要价,而捞尸人只是惟老板命是从的雇员。但不能被证伪的最基本事实则是,照片中出现的捞尸人确实受命于以捞尸为业的公司,也确实因为钱未到位而听命于老板将尸体打捞过程中断了很长时间。雇员‘挟尸’、老板‘要价’,是否有悖于‘挟尸要价’的基本事实?如果最基本的事实判断和描述没有失实,那么照片和新闻便只是存在瑕疵而不存在造假的问题。”

  而我认为,从现有的已经公布了的资料来看,“照片中出现的捞尸人确实受命于以捞尸为业的公司”可以肯定,但是,“因为钱未到位而听命于老板将尸体打捞过程中断了很长时间”却无法证实。从《<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公布全套作品否认作假》披露的照片中,能看到的事实是:

  2009年10月24日16:43,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坐在船头等待着什么。但是否“等待了很长时间”?又或者如照片中的解说词所说的“等着钱到位”?无从判断。如果依我对该照片的解读,我更愿意将其解读为“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坐在船头等待着长江大学代表的到来,以便进行遗体的交接”更准确些。为什么呢?以下的事实可以说明一切(均以公布的照片上的时间为准):

  2009年10月24日16:47,长江大学派来人员专门协商打捞学生事宜。

  2009年10月24日16:50:46,王守海指挥船靠岸(获奖照片)。

  2009年10月24日16:50:51,与上一张图片相差5秒钟。王守海的手已经放了下来。船在靠岸过程中。

  2009年10月24日16:50:57,与上一张图片相差6秒钟。这一张照片更清楚,王守海的手势明白无误地是在指挥船靠岸。

  2009年10月24日16:52,早已在岸上等待的师生们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紧急送往医院。

  请注意,从16:47,长江大学派来的人员赶到现场,到16:52,早已在岸上等待的师生们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紧急送往医院。这里面只间隔了5分钟!如果船上的人要“挟尸”,能在短短的5分钟内完成将船靠岸,并将打捞到的遗体交还长江大学的过程吗?

  很明显,16:43,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坐在船头等待的是长江大学的来人。长江大学的派来人员一到,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即以最快的动作交还了遗体,“挟尸”一说乃纯属乌有(从坐在船头等待到师生们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紧急送往医院只有短短的9分钟,其间还要完成靠岸,割(解)绳子的过程,如果稍不配合,都不可能完成)。

  可见,在这9分钟内拍摄的关于此事件的任一张照片,都不应该将其命名为《挟尸要价》。既没有“挟尸”,更不可能“要价”(那是老板的事),何来《挟尸要价》呢?

  更为重要的是,《<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公布全套作品否认作假》一文公布的最后一张照片,是“2009年10月24日17:37,岸上的陈波收到校方筹集的钱款”。也就是说,“要价”的人,是在交还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遗体40多分钟之后,才收到的钱。如果真的是“挟尸要价”,能这般本末倒置吗?

  的确,诚如《南方都市报》社论所言:“打捞尸体在当地已然成为一个行业,且进行着排他的垄断经营,曾经让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心痛的那些细节,那些被暴利泯灭的人性,那些足够残酷的现实,都真切地存在过,或许依然存在着。”对此可以表示愤怒。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可以将一张“交还遇难学生遗体”的照片,命名为《挟尸要价》的理由。

稿源:红网 作者:徐穗辉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