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源于南亚的新型抗药基因,能几乎打败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正在向全球蔓延。上周,一位比利时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这种“超级细菌”后身亡。在经历过“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后,人类对任何能潜在导致大规模传染的病菌都保持着高度警惕,因此“超级细菌”迅速成为热门话题。那么,“超级细菌”到底是什么?它是自然突变的结果还是人类滥用药品的恶果?我们对它真的束手无策吗?
起因:一篇学术论文掀起轩然大波
8月11 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超级抗药性的细菌。在这些细菌中,发现了一种基因,只要细菌体内拥有这个基因,并通过它指导合成相应的酶,就会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2009年,英国就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感染者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研究人员由此推测,这类“超级细菌”可能源自南亚,后来被前往此地的欧美游客传播开来。这种基因也因此被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 )。这种“超级细菌”已在多个国家蔓延开来。目前全球至少有170人被感染,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都出现了疑似感染病例,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也表示,在去年10月发现过一例感染病例。
“超级细菌”的出现让全世界感到紧张。媒体称,国际旅行会让它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之间迅速传播,很多国家可能已存在这种细菌,但尚未得到临床证实。“超级细菌”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公共健康领域。在中国,自从上周媒体报道出“超级细菌”的消息后,引爆了医药股上涨行情。
影响:与“非典”不同,“超级细菌”并不可怕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家亚历山大·凯伦指出,常见的抗药细菌不能将抗药基因“传”给其他细菌,而新研究则表明,NDM-1基因可以在细菌间转移,导致更多“超级细菌”出现。NDM-1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传递,一旦细菌获得这一基因,就能合成一种酶,让绝大多数抗生素失去效力。一些专家认为,这种“传染性”是该“超级细菌”令人担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次的超级细菌并不是一种新的细菌,而是携带了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说。
美国塔夫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斯图亚特·勒维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几年前,研究人员就发现了NDM-1基因,之所以现在才受到关注,是发现了携带该基因的细菌有跨国传播的趋势。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看来,“超级细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超级耐药细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不会有大的威胁。
“超级细菌”会像“非典”、“甲流”那样大规模暴发吗?肖永红认为,人类无需恐慌,因为“超级细菌”是一种感染,并不是传染病。“非典”等传染病是由于病毒造成的,可以在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传递;细菌感染一般是在医院里。
这种“超级细菌”的耐药范围比较大,但并非强大到无药可治。研究人员发现,目前有两种抗生素对绝大部分“超级细菌”有效,一种是多黏菌素,另一种是替加环素。值得注意的是,多黏菌素具有毒副作用,替加环素只能用于治疗部分种类的细菌感染,它们都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等)
■对策
抗药性超强致病性不强
“超级细菌”易防控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超级细菌”拥有超强抗药基因,难治但易防控。对普通人来说,应该如何应对“超级细菌”呢?
第一,不要惊慌。普通公众要学会鉴别信息,不要因为“超级细菌”而过度恐慌。“超级细菌”抗药性超强,但致病性却不强,不会像病毒那样造成传染病。
第二,采取预防措施。“超级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预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要巩固已建立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好“病从口入”关和“接触”关。
第三,减少院内感染几率。“超级细菌”感染通常是在医院内,因此在医院就诊时要遵守和配合相关规定。
第四,不要滥用抗生素。“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分不开。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病菌耐药性也越来越强。只依靠科学家研发新的抗菌药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从医院到个人,合理使用抗生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