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药房销售员“变身”推销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06:26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顾泳

  市民生了小毛小病到药房买非处方药,却没想到,药房内销售人员竟成推销员,让诸多消费者“找不着北”。

  近日,患上“空调病”的王小姐前往某大型超市内的药房连锁店,想买盒小柴胡冲剂缓解病情。销售员说,小柴胡已不再进货,建议用外地厂家生产的桑菊口服液,并随即拿出样品做推销。王小姐买了一盒,“服了几天,还是觉得小柴胡更对我的‘路’。”待再去该药房时,王小姐遇到另一名销售员,却顺利买到“不再进货”的小柴胡冲剂。

  类似现象,还不止一家。孙奶奶常到某知名大药房购买降压药。前不久,老人再去购药时被告知,该药品已无存货,同时向她推荐另一款降压药。孙奶奶买回去服用后,降压效果并不明显。蹊跷的是,家人打开该药房网站、拨通咨询电话,原先那一种降压药均有存货。家人向连锁店药房投诉,最终药房负责人登门道歉,并售出了明明有存货的降血压药。

  “药托”危害堪比“医托”。消费者反映,推销员们常常夸大药效,以此来招徕生意,可实际药效并不一定理想。此外,推销的新药价格也大多昂贵。其实早在数年前,申城药房已有“药托”存在。不过,彼时他们大多以坐堂义诊等形式促销药品。随着食药监部门打击“药托”的力度不断加大,这类“药托”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站在柜台前的隐形 “药托”。

  明明是销售员,如何会变成推销员?一名曾在大药房担任管理层的人士透露内情:有些药房实行 “专柜承包”,即部分药企推销自家生产的药品,可雇佣推销员直接“进驻”药房柜台,穿上白大褂、假扮销售员。对药房而言,“专柜承包”分文不出还可坐等抽成,倒是“美事一桩”。记者获悉,申城食药监部门早有明文规定,“禁止药房从业人员变相推销药品”,但业内人士称,实际监管中,销售员与推销员的身份很难辨别真伪,这让不少受利益驱使的药房钻了空子。

  如何才能从根源杜绝药房“药托”?专家认为,对药房从业人员严格把关,是首要举措。目前,申城不少药房正逐步培训药剂师队伍。今后,对药房从业人员实行上岗资质考核,高门槛准入或可把“假冒”白大褂拦在门外。此外,对部分药房“专柜承包”的现象,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并在媒体公开处罚对象名单,让药房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