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海深处演练“十八般兵器” 记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09:47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通讯员 于贵民 肖德伦

  在人民海军序列里,有一支专门从事水中兵器科研试验的神秘部队———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这支神秘的试验部队,记录了发生在我国水中兵器试验靶场上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十八般水中兵器列阵海疆

  2007年8月,北方某海域,我国首次舰艇抗冲击试验拉开帷幕。

  这是一项“国”字号工程。参与试验的军地单位多达几十家,而且,大都是国家级的科研专业机构。作为此次试验的组织实施单位,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的科技干部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船、实兵、实装、实弹、实爆,不亚于一场雷霆万钧的水下大战……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空中、海上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冲击试验目标舰———某新型扫雷舰缓缓驶入“雷区”。

  “起爆!”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战雷轰然爆炸,刹那间,上千吨重的扫雷舰被强烈的冲击波挟着海水掀起近一米高,四周的海水也“沸腾”了起来,瞬间化为无数气泡,剧烈地翻腾着,托起海水象井喷一样,冲出海面十多米高……

  伴随着这声水下惊雷,安放在周边海域和扫雷舰上的各种精密测量仪器,源源不断地记录下了水爆试验的宝贵数据。“我国首次舰艇抗冲击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开创了我国海上靶场探索舰艇抗冲击试验领域的先河,对海军舰艇装备的未来设计研制和战斗力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研究所所长宁永成兴奋地说。

  “创新面前永不止步。”海军某试验区政委常亥夆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研究所是海军水中兵器共同的‘娘家’,海军第一代水中兵器主战装备,以及第二、三代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在这里初试锋芒后才装备部队,是他们让‘十八般水中兵器’列阵祖国的万里海疆。”

  作为水中兵器国家级试验靶场部队,该研究所是我国水中兵器研制发展的加速器、水中兵器作战性能的试金石和水中兵器创新成果的孵化器。仅2005年以来,他们就先后承担了4项国家级重大武器装备试验和科研任务,完成了某新型水雷、鱼雷、某型潜艇作战系统等试验鉴定和前沿性课题研究60多项,通过创新发展实现了强势崛起。

  在创新的沃土上,不仅生长出高质量的成果,更聚集起了一个人才方阵和精英团队。研究所先后有6名博士、15名硕士被委以重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近50项,其中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今年年初,水下爆炸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有关部门初审,预示着他们向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迈出了一大步,有望成为全军首个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基层部队单位。

  这是一次紧张激烈的试验分析会。

  2005年11月,在某型猎雷舰系统试验中,猎雷舰成功灭掉被锁定的水雷,试验几乎完美“收兵”。

  返航后,工程师许海昀连夜对试验数据收集处理。当处理结果摆在面前时,许海昀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猎雷舰的悬拓位精度与战技指标要求相差20米。

  20米距离,在茫茫大海上似乎微不足道,但对猎雷舰来说却是安全底线———超过底线意味着猎雷舰进入了触雷的危险区!

  然而,试验数据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争议。工业部门认为猎雷舰本身没有问题,而是靶场测量系统精度出了问题。

  试验分析会上,双方唇枪舌剑,展开激烈争论。最终,为了建设强大海军的共同目标,双方一致决定:重新试验。

  茫茫海上试验场,猎雷舰再一次激浪砺锋。

  几个航次的试验,问题终于“浮出水面”:舰载导航设备不能正常接收岸基信标台的差分信号!在事实面前,对方负责人面红耳赤……

  “今天试验场上的烽火硝烟,与未来海战胜负相关、与官兵生命生死相连,我们如果试验中把关不严,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研究所政委王先举的这番话,道出了全体试验官兵的心声。

  笑对生死彰显军人本色

  2007年10月,某型舰艇水下抗冲击爆炸试验第二航次紧张展开。

  随着起爆命令下达,起爆控制项目总师董忠臣用力按下起爆按钮。然而,时间一秒一秒地滑过,海面上平静依然,战雷没有爆炸!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仿佛凝固……

  现场气氛紧张而凝重———他们遇上了几十年未曾发生过的哑雷。

  试验现场指挥员陷入了两难境地:丢弃战雷,可以确保参试人员和装备安全,但无异于在海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过往船只随时会有安全隐患;打捞战雷,无疑会使参试官兵生命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

  面对险情,宁永成和董忠臣对起爆系统进行仔细检测,初步断定战雷内有一道保险没有解除,起爆能源无法加到电雷管上,因而未能成功引爆。

  “风险再大,也不能把隐患留在海里,启动未爆战雷打捞预案!”经过科学分析后,宁永成果断作出决定。

  这的的确确是一次生死考验。电磁干扰的不确定性,风浪中的不规则晃动,都有可能引起战雷爆炸。打捞组成员、试验员刘建友小心翼翼地解下电缆接头,接上短路保险接头,完成了断开电缆的第一步。随后,战雷被一点点拖出水面……

  此时,舰船上只留下宁永成、董忠臣等少数参试人员,其他人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在进行全身静电防护处理后,拆雷正式开始。董忠臣深深吸了一口气,手把手地指导刘建友慢慢拧动战雷起爆装置的螺丝。

  作为现场唯一一名女同志、工程师毛秋丹用她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宝贵的试验场面,也经历了紧张凶险的分分秒秒。

  断开各种连接、取出聚能起爆装置……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官兵们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一场危机化解了。在生死考验面前,参试官兵靠智慧和勇气排除了试验海域的安全隐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