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唯有“杀出一条血路” 方能“走出一条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3日04:3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唯有“杀出一条血路”方能“走出一条新路”
深圳必须重新焕发“拓荒牛”精神,迎难而上。
唯有“杀出一条血路”方能“走出一条新路”
深圳要克服不少困难,才能维持高速增长。

  而立深圳 路在何方之特区未来篇

  “守摊子是没有前途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

  从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从首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到首推劳动用工合同制,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 ……过去的30年,深圳一直是中国改革的“弄潮儿”,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土地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特区精神弱化……深圳“三十而立”的今天,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了“成长的烦恼”,同时也在承受着转型带来的“阵痛”。

  过去30年,深圳突破了什么?下一个30年,深圳还要突破什么?这是每一个深圳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文/记者阮晓光、钟达文图/记者高鹤涛

  过去

  深圳成了“改革创新”代名词

  30年前,在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一位睿智的老人决定开启深圳这扇“窗口”,让其先行先试,“杀出一条血路来”。从此,深圳便成为“改革”、“创新”的代名词,成为创业的热土,而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让世界刮目相看。

  30年来,深圳引领全国改革的大事数不胜数,时间便是很好的证明。

  1980年:深圳率先打破“铁饭碗”,首试收取土地使用费,率先进行价格改革;1981年:首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率先探索工资制度改革,蛇口港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提出“时间就是金钱”,引进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批准建立国内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

  在过去的30年,深圳究竟靠什么“而立”,又靠什么实现了腾飞?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认为,深圳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好用活政策,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以及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开国认为:深圳“三十而立”,就是靠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那么一股子劲,改革创新是深圳的灵魂,是深圳的根本。

  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则表示,深圳的奇迹,一靠特殊政策,二靠地理位置,三靠敢于为改革丢“乌纱帽”的领导班子。

  百姓故事

  从穷酸小伙到物流巨头

  在不少人看来,深圳就是一个“梦想的实验场”。

  13年前,宝鼎威物流园区董事长张亚东便是这样一个“做梦”的小伙子。正是由于深圳的宽松环境和遍地的机会,让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要你能想到的,就没有做不成的。”张亚东说。

  “那时候我就是一个穷酸小子,一块钱要省吃俭用花三天。”张亚东对记者说,刚来深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只能去扛煤气。“等我把布吉跑遍后,熟行了,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决定整合当时极其不规范的煤气行业,走向规范化。”

  张亚东随后做起了煤气生意,因为敢作敢为,最后布吉其他的煤气站点都竞争不过他,以至倒闭了。

  淘到第一桶金后,张亚东把赚到的钱一股脑全都投进了物流业。记者了解到,宝鼎威物流成了深圳第一个建立在城市交汇处的物流点。到今天,这里已拥有300多条国内物流专线,拿到了“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的“金牌”,成为全省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

  现在

  而立之年,渐显“步履蹒跚”?

  特区建立30年以来,深圳在各方面的先锋地位一直为深圳人所自豪。用“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广告词形容也并不过分。然而,近年来“深圳被超越”却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长三角的发展势头可谓让深圳汗颜。

  以苏州为例,今年上半年苏州经济总量同比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深圳。今年1~6月,苏州实现经济总量42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而同期深圳的初步统计GDP数据为4206亿元,差距已经微乎其微,而同比增长率更明显低于苏州。

  深圳,在他的而立之年,似乎出现了“步履蹒跚”的迹象。

  要学会在改革深水区游泳

  “以前深圳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我们必须学会在改革的深水区游泳了。”市社科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深圳30年前与目前改革形势的对比。

  杨立勋认为,过去30年间,难度系数相对较小的改革都已经被深圳触及了,而在特区建立30周年这个节点上,深圳应该开始着手难度较大的改革了。在杨立勋看来,目前深圳经济特区在经济领域最迫切的改革是要打破水、电、油等行业的垄断局面,另外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困难在于“自己改自己”

  谈到目前深圳推进改革的瓶颈,杨立勋认为,当前推进改革的困难与过去30年完全不同,深圳的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改农村”,到上世纪90年代“改企业”、再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改事业单位”,“都是政府在‘改革别人’,但目前所要进行的经济垄断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是要‘自己改革自己’,这是改革难以推进的最大原因。”

  那这一瓶颈如何突破呢?杨立勋把部分希望寄托在法律上。“深圳市政府在2006年已经出台了《改革创新促进条例》,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全市各级政府要有创新的法定职责,这也是全国首部规定地方政府必须推进创新和改革的地方法规。”

  要在改革创新上更大胆

  肖俊,1997年来到深圳打拼,如今已经是深大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决定来深圳的理由便是,深圳是一个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只要足够勤奋、专心、好学,就能够在深圳这个城市扎下自己的营地。而在他周围的老乡,不乏从白手起家到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人。而他认为,这个城市的激情在消磨。

  肖俊认为,早年的深圳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政府创造了一个适宜创业、适宜才能发挥的环境。而现在政府的政策偏向保守,变得顾前顾后,内地许多城市的创业环境已经不比深圳差,甚至超越深圳。

  “任何城市都可以焕发青春,只要心脏能够恢复年轻。现在的深圳看似步履蹒跚,其实心脏尚年轻,只要在改革创新上更大胆些,革除积弊,深圳将依然还是那个梦想之地。”肖俊说。

  未来

  轻装上阵,迎难而上,勇立潮头

  “守摊子是没有前途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在今年曾表示,尽管深圳在过去30年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各类矛盾的凸显,各地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区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王荣指出,深圳必须重新焕发特区“拓荒牛”那种激情和胆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迎难而上,勇立潮头。

  王荣对深圳发展的“瓶颈”做了这样一个集中的总结,包括: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城市安全与社会稳定仍存在隐患;部分群体收入水平偏低,在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仍存在困难;特区内外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社会文明水平、法治化程度与国际化城市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等。

  王荣还在报告中指出:“深圳一些党员干部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弱化,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反腐倡廉任务艰巨。”

  “杀出一条血路”是王荣书记在今年的党代会上向全市提出的一条新的号召,王荣表示,要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改革大手笔

  1.瞄准三大新兴产业

  过去30年,深圳GDP年均增长25.8%,创造了世界奇迹。根据市政府今年的工作报告,到2015年,深圳GDP将超过1.5万亿元,赶超新加坡,再造一个奇迹。

  而对于2009年GDP总量已经达到820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已经超过4.2亿元的深圳,再要维持高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挑战和瓶颈。因此,市委、市政府瞄准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互联网、新能源和生物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按照规划,这三大产业到2015年要形成6500亿的产值,接近于“再造”一个深圳。

  不久前,市政府推进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第一批扶持计划正式出台。根据计划,第一批扶持项目合计269个,其中,生物产业项目120个,互联网产业项目102个,新能源产业项目47个,涉及项目单位149家。这些项目总投资约195亿元,全部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约790亿元。

  据市发改委主任徐安良介绍,今年还将择时分批组织申报一到两批扶持计划,而且在制定下一步计划时,除了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外,还会考虑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的,现在盈利能力可能还不是很强,但是市场前景非常广泛的企业。

  市长许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除了扶持三大新兴产业外,深圳还将推动产业结构向积极方向转变,实现加快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等。“虽然目标的完成有压力,但是完成的可能性很大,我们也很有信心。”

  2.深港共同开发前海

  过去30年,深圳的崛起无论怎样也“绕”不开香港,而今后的30年,深圳的腾飞仍然要靠香港。根据市政府部门的规划,未来深港合作的重点就在前海,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是“特区中的特区”。

  市长许勤表示,“未来深港合作看前海,深港两地在前海开发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上已经取得共识,两地政府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在前海建立‘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总体方案,深圳将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和专业服务、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业四个方面,学习香港先进的国际化理念,引进更多管理和开发的好经验。”

  许勤同时表示,前海区域未来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深圳的结构优化和调整,继续发挥特区在新时期的作用。

  记者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上看到,前海未来被将定位为四个区,即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引领区;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其中,创新金融是重点产业之一。

  深圳规划部门的专家分析认为,“前海”的深港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两地合作的旧套路,产业合作和制度合作将成为深港前海合作的创新之处。同时,还将引进香港的服务和管理理念,使其成为香港延伸到内地的“桥头堡”。

  那么,未来的前海将给深圳带来怎样的一个惊喜呢?市长许勤也对此做了一番描述。“到2020年,前海的区域经济总量将会达到1500亿元,我也期待前海能成为全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模范。”

  3.行政体制改革

  其实,杨立勋所说的“政府自己改革自己”的措施,已经渐渐浮出水面,轰轰烈烈的大部制改革、从“两级政府四级管理”过渡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公务员分类管理等。

  在杨立勋看来,在众多改革中,区一级大部制改革是最为迫切的,“目前市一级的大部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区一级的却一直没有动静”,这让杨立勋有点困惑,“市一级政府和区一级政府在机构设置上无法衔接,将大大拉长政府部门的行政链条,并严重影响其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而另一位来自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的教授张涛则关注到了“一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改革,他认为,改革后深圳市政府管理将更为“扁平化”,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政策执行者和决策者之间的中间环节,让两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更直接、更有效率。

  4.再引“孔雀”来

  普通大学生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马上就能享受到200元的房租补贴?没错,深圳正在开全国之先河,将住房保障惠及至各类人才,以解决住房成本高企制约人才引进的问题。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多次提出深圳要再造“孔雀东南飞”的优势,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的目标。今年开始,深圳推出了人才安居工程计划,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量身”解决“住房难”问题,而且这项政策的惠及面很广,从院士到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均可惠及。

  本月8日,王荣在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表示,市委、市政府接下来将着力解决人才“来不起”深圳的问题。就今年来说,将拿出7亿元对人才进行住房补贴,并把人才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的范围内。

  王荣还透露,今年,深圳组织部门、人事部门还将联合牵头制定“孔雀计划”,让人才再一次东南飞,不仅在国内大力招聘优秀人才,还要到海外“招兵买马”。

  “近几年,我们要从海外引进50个团队,推动深圳新一轮的发展。”王荣说。

  专家建言

  “创新还是深圳不断发展的源泉”

  未来30年,深圳发展要如何“布局”?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首先要继续打“创新牌”,因为这是深圳维持优势的关键,是深圳不断发展的源泉。“特区成立之初,深圳享受了许多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目前已经普及化,而特区创造的经验也广被外地吸纳兼容。因此,新时代下特区需要进行再次制度创新,激发制度层面活力,再次释放生产力。”

  “总的来说,深圳未来30年发展要依靠4个方面的优质化,即产业结构的优质化、人口结构的优质化、公共服务的优质化以及城市建设的优质化。”乐正说。

  “经济发展更应该注重的是质量”

  曾几何时,深圳曾以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而自豪,那么未来的深圳人应以什么为荣呢?

  “深圳未来的发展不是速度的问题,而是发展结构和发展质量的问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品安如是表示。在他看来,深圳应该从偏重于GDP的增长速度,转向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城市转型。

  他认为,深圳如果想在未来的改革道路上有所突破的话,就应该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下工夫。而在具体的转型上,深圳要向先进城市学习,从特区转型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的服务型城市。

  向香港学习,今后可考虑偏重于社区工作等方面

  “以往深圳对香港的学习偏重于经济方面,今后可以考虑在社区工作等方面下工夫,如街道办、居委会甚至业委会的运作模式。”市社科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说,“目前深港两地居民生活日渐一体化,香港人到深圳工作生活,对于深圳学习香港基层管理中的细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吕元礼对新加坡政治经济深有研究,在被问及深圳有哪些地方可以向新加坡借鉴时,吕元礼表示,新加坡在“以法保廉”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小腐重惩”;二是对贪腐犯罪实行“有罪推定”,只要财产无法说明来源的,都会被认定贪污,这样就迫使公务员乃至全国国民“不敢贪”。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