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适房的“空置”,与“骗购”一样可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00:51  红网

  深圳市投资兴建的“侨香村”和“深云村”经济适用房小区项目,因为属于“全成本的微利房”并专门定向配售给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务阶层于去年被媒体曝光。然而由于各方的利益纠纷,总量达7000多套的住房竟被白白空置至今长达一年之久。(新华社8月27日)

  在“寸土寸金”的当下,用“特权”绑架稀缺的“公共资源”本来就是一种“变相腐败”,而7000多套的经适房因为房管部门的“工作有难度”被晾了整整一年,更是属于“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公权冷漠”。

  正如郎咸平所指出的中国“房产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一是政府与开发商的资源垄断,与民争利,二是保障性住房的“短板”效应始终未被高度重视。以“经适房”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在制度的漏洞下竟变成了“特权”和“垄断利益”觊觎蚕食的“羔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权力自肥”给“造福于民”的政府承诺来上了重重一掴。

  将早已竣工的经适房空置一年,对于那些“冷暖住行”皆有公家买单、开着豪华私车家仍有“公交补助”的公权阶层来说可能没有丝毫妨碍,但那些不计其数的“奋斗一生只为房”的平头百姓却要因为主管部门的一句“正在解决”而继续忍受“蜗居”甚至“厕居”、“柜居”的煎熬。

  当公众对只见“文件出台”不见“实质动作”的房价调控大喜过望时,当老百姓听腻了政府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调控组合拳初见成效”之类的言论时,“打土豪、分田地”的民意呼声就会被“仇官、仇富”的社会心态发酵成一场没有硝烟的“公众利益”保卫战,由此催生出的社会矛盾更将使政府的公信度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声名扫地。

  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共产品分配原则,西方“正义学说”的创始人约翰·罗尔斯也认为,在一个完整科学的宪法民主制社会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公共观念便是“分配”的正义。拿此次深圳建设的这批“经适房”来说,公务员们凭借着“乌纱帽”象征的权力就能以3000元/㎡的超低价买到现房,而其周围的房产均价则是3万元/㎡。本应机会均等的经适房分配“游戏规则”被公权力侵蚀到了“尸骨无存”,相信任何一个“非脑残”人士看到这则新闻都要忍不住张嘴“骂娘”。

  因此,治理经适房的“私有化”与“空置”,不能靠“只打雷不下雨”的“政策面具”恐吓,更不能“猫鼠一窝”地实行“公权”的优先得利。在这场万众瞩目的民生大戏前,每个公民都应是“权利对等”的公平参与者,谁都没有享受“VIP”的特权。

稿源:红网 作者:王悦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