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膏都盐海”完美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03:29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蔡朝阳 通讯员郑毅 丁艳红

  应城有“三宝”:石膏、岩盐、温泉。

  但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资源一旦枯竭,城市何去何从?

  面对未来,应城宣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应城交出一份出色的发展答卷:2009年,应城实现生产总值100.8亿元,增长14.1%,实现财政收入7.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7亿元,分别增长8.3%和21.9%。今年上半年,发展更加强劲,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6%、54.6%、25.9%。

  未雨绸缪,踏上转型之路

  市委书记朱高文认为,资源枯竭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都将导致经济滑坡,甚至矿竭城衰。

  通过市情调查和科学论证,该市提出,围绕落实重点产业(行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强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旅游经济区“三大板块”建设。

  着力打造“三基地一县市”,即全国盐化产业基地、华中能源储备中转基地、全省一流温泉度假基地和全省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通过2至3年努力,使全市财政收入、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城市主框架拓展1倍,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行列。

  他们将盐化企业集中整合到宜化集团、四川久大集团、新都化工、中盐长江等旗下,盐化企业由过去的10多家减少到5家,应城化工产业被确定为全省6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今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宜化集团重组双环公司后,实施技改工程,年新增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3亿元。新都公司“2改6”技改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即将投产见效,提高了盐化产业的竞争力。

  城区58家小石膏加工企业被关闭,引进台湾永昌公司、广东建材集团、台湾资生堂集团等搞石膏深加工,大大改善了昔日粗放型的“卖资源”方式,今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放大效益,打造“国牌”优势

  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利用资源而不浪费资源,这是应城的理念。合理开发,延伸链条,培植龙头,放大效益,打造“国牌”优势,是应城的目标。

  利用华能热电联产、天然气地下储备等国家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应城引导宜化双环、中盐长江、新都、久大等骨干企业加紧扩大生产规模,围绕原盐、“两碱”等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

  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金字招牌,新上一批与纯碱、氯碱及硅氟系列产品相关的配套项目。东诚有机硅投资6500万元新建1万吨三氯氢硅生产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改性酚醛树脂、有机硅偶联剂重点项目相继落户。

  以“中国味谷”为品牌,莲花味精3万吨鸡精项目已启动,十三香公司三期扩建工程正在建设,王守义十三香10万吨调味品生产包装工业园已成规模。

  与此同时,应城以夺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字招牌为契机,全力打造全省一流温泉度假基地,投资15亿元的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二期开发正热火朝天进行。应城国家矿山公园也得到国土资源部批准。

  现在,应城形成了“一泉(温泉)二矿(膏矿、盐矿)三山(烧香台、伍家山、团山)四水(短港、渔子河、龙赛湖、东西汊)五胜(孔庙、文峰古塔、周恩来纪念馆、汤池抗战训练班旧址、门板湾遗址)”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抓大项目,再建新兴基地

  在延伸资源产业链条的同时,应城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市长徐长水说,必须加快培育发展能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减少对资源工业的过度依赖。

  华能公司总投资55亿元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是应城经济发展转型的经典妙笔。为支持这一项目,该市关停小发电机组、小锅炉,集中供应企业所需的电能和热能。有数据为证:该项目投产,可置换全市燃煤锅炉52台,能集中向4个工业园区供热,每年为企业节约180万吨标准煤。

  中石油投资35亿元,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地下储气库。该库设计储气容量8.9亿立方米,建成后可解决武汉天然气正常调峰和应急供给。应城国家战略石油地下储备库项目,设计储备石油2000万吨。

  鸿祥公司投资2.2亿元,实施鸿祥油品城二期扩建。新建8万立方米油库,使原油储备能力达15万立方米,年石油销售量达100万吨,满足武汉以北、河南以南广大地区石油需求。

  目前,全市已形成盐化工、精细化工、石膏建材、机械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非资源型工业经济比重由22%提高到31%。

  优化环境,拓展发展平台

  应城成立蒲阳城投公司,用市场化办法,成功引进武染工业园、台商工业园、武汉理工大高新产业创业园。

  目前,“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共聚集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

  按照“老城抓改造、南城抓配套、新城抓骨架”的思路,应城投资3.6亿多元,加快新城区“三纵七横”道路建设和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600万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1.3亿元,建设武荆高速应城连接线。

  他们落实项目建设包保责任制,出台优化环境“八不准”规定,想方设法为企业服务。

  城区截污、企业治污、河道整治、景观绿化、配套建设5大工程的实施,使老县河和富水河相互贯通,成为城市景观河,营造优美人居环境。“膏都盐海”完美转身,在奋力赶超中实现了好和快的比翼齐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