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业利润高应考虑“回馈”客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03:35  大众网-大众日报

  □ 狄书爱

  日前,1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9家公布了半年报。各家银行交出的“ 期中考”成绩单令全球同行艳羡。9家银行中,净利润增长率高的超过80% ,低的也有20% ,9家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加总近1400亿元。(8月27日《新京报》)

  实际上,中国银行在赚钱上“很行”早不是什么新闻。今年7月 1日,《羊城晚报》报道称,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银行排名冠军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因为巨额利润分别而荣获“全球最赚钱银行”一二名。不仅是上述两大中国银行“很赚钱”,中国整体银行业都“利润诱人”:中国有84家银行业者跻身全球前1000大榜单,高于一年前的52家。其资本总额仅占前1000家大银行的9%,但获利比重却高达25%。

  但是,“很赚钱”并不意味着很有实力和潜力。尽管9家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加总近1400亿元,但这之中的主要贡献只是在于净息差。而且,与年初相比,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正成为一个中国银行业的普遍趋势。这使得不少中国银行业陷入了“一边赚钱一边喊缺钱”的融资怪圈,向客户圈钱已成习惯性动作。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目前中国银行业大大小小的收费项目也已超过750种,不说收费,仅仅是收费名目,也够说上半天了,如此情况,不由得你不叹服银行“太有财了”。由于银行对收费项目和标准提示力度不够,导致消费者莫名“被扣费”的现象很严重。诸如小额账户管理费、重置密码费、短信服务费、点钞费、跨行查询费、取款手续费、账单打印费等种种费用让消费者难以承受,甚至还出现了小额客户的钱在银行越存越少的情况发生。相关专家评价称,银行各项收费不透明及相关服务不能让公众满意的情况表明,我国银行改革过于注重功利,而忽视了对道义价值观的培养。

  频频存在“抢钱”嫌疑的中国多家银行,并不仅仅是“功利性太强”,而且还存在员工态度差、办理业务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如其根子性的问题无非在于银行目前依然没有脱去垄断属性。因为垄断,他们可以不用“努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可赚得盆满钵满。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与“钱”打交道的属于服务业和公益性的银行,理应是“生财有道”,决不能成为见利忘义的“抢钱机器”。利润越来越多的银行能否少些圈钱“惯性”,“回馈”一下客户和社会?这个问题,各家银行都需要认真思考一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