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不是国学天才,只是有兴趣有爱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14:08  新民晚报

  【相关新闻】

  孙见坤是西安高新唐南中学一名应届高三毕业生。在2009年11月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设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中,他的论文《<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以扎实的国学功底从全国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随后经过两轮面试,孙见坤得到了八位复旦大学文史类专业教授的一致认可,被列入复旦大学的2010年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实验名单。但是因发挥失常,孙见坤的高考成绩比陕西省一本录取线低了6分,陕西省招办因此未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

  复旦多次与陕西省招办沟通后表示尊重陕西省招办的意见。孙见坤收到了山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就像赶场子似的。”孙见坤26日这一天就接受了四五家媒体的采访,即将满19岁的他,不曾料到自己会如此“走红”。

  17时30分,在外“忙”了一天的孙见坤终于回到了家。刚一坐下,陪伴他已经四年、名叫“豆豆”的吉娃娃狗就很亲热地凑过来,孙见坤用手挠着它的小脑瓜,从堆满零食的茶几上抽出一根香肠喂给豆豆。

  8岁翻看曾祖父留下的线装书

  从8岁开始,孙见坤迷上了国学。那时他开始似懂非懂地翻看曾祖父传下来的几百本线装书,还有用小篆誊录得整整齐齐的文集。清末民初,孙见坤的曾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如今只有孙见坤继承了家族传统。”孙见坤的父亲孙伟言语中颇有几分得意。

  几年下来,孙见坤阅读了近2000本经史典籍。书架上,各种书籍摆放得里三层外三层,书桌上、床头柜上到处都是书,地上堆放的八九个纸箱子里也全是书,卧室几乎无处落脚。

  父母对儿子爱好保持宽松态度

  2007年底,孙见坤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女儿、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陈美延开始用文言文通信,并对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陈寅恪文集》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书信往来中,陈美延一直以为孙见坤是位年长的学者。

  在班主任何洁看来,虽然孙见坤的国学水平超过了一般的高中老师,但他偏科比较厉害,数学、英语不行,模考成绩在全班排名“中等偏上一点点”。

  虽然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有个好成绩,但孙见坤的父母对他的爱好却保持着宽松的态度。“我从来没有刻意去引导他的兴趣,不愿意看到孩子因为爱好被剥夺那种痛苦的样子。”父亲孙伟说,只要孩子想看什么书,他都尽量帮他去买。

  喜欢听罗大佑薛之谦的歌

  孙见坤爱听罗大佑和薛之谦的歌,“我至今无法忘记第一次听《未来的主人翁》时的震撼和第一次听《黄色枫叶》时的感动。”但不同的是,孙见坤把对罗大佑和薛之谦的喜爱也上升到了国学的高度,他称罗大佑是“诗人”,用音乐表达《诗大序》中那种“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境界;薛之谦是“词人”,拥有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那种词人应有的“赤子之心”。

  孙见坤从不认为自己是“国学天才”,更谈不上引经据典、倒背如流。“我只是对国学有兴趣有爱好,爱了它就能做好。”孙见坤也常用国学大师黄侃说过的话鼓励自己:“做学问只在于用不用功,有没有毅力,是不是用心思考,不在于外语有多好,师傅是谁,什么出身。”

  新华社记者 蔺娟 谢方芳

  (据新华社西安8月27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