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康熙何以连下四道旨封赠庄氏一门四代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14:19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今天是饶平新圩侨光村庄氏族人的第313个“荣誉日”,但祖上的光荣史却至今存疑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九日,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侨光村庄生受等215名庄氏族人将这一天视为本族的“荣誉日”,因为,313年前的今天,清康熙皇帝连下四道圣旨,授庄宏略为荣禄大夫左都督管四川黎雅营,并封其上三代。如今,四道圣旨中的三道仍保存完好。一门四圣旨令人啧啧称奇,但庄宏略的人生历程、卓卓战功,却因缺乏文字记载而变得神秘。庄氏族人希望征集线索、了解关于庄宏略的历史。

  圣旨织锦细腻墨迹仍清晰

  前天下午,羊城晚报记者在新圩镇有关负责人庄烈华的带领下来到侨光村庄氏家庙,一睹庄宏略族人引以为豪的这三道清康熙年间圣旨的芳颜。庄宏略的第13代孙、68岁的庄生受恭恭敬敬地向家庙正中悬挂的先祖庄宏略画像上香磕拜,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用报纸、红绸布包裹着的三道圣旨,在供桌上整齐铺开。

  这三道落款都是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的圣旨,是三幅长约2米、宽约30厘米的多色织锦。织锦上织有祥云瑞鹤底纹,细腻精致,首尾两端还织有双龙图案。据庄生受介绍,双龙图案就是古代的“防伪标志”。织锦右侧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抬头,右侧为汉文、左侧为满文,中间有褪色较严重但轮廓仍在的御玺朱印,意喻“满汉合璧”。庄生受说,圣旨上的汉字是写上去的,文字书写端庄秀丽,而且保存了313年墨迹仍然光泽不减;满文则是织上去的,可见颇费工夫。

  细细品读这三道圣旨,羊城晚报记者发现,这些是清康熙皇帝对庄宏略及其直系亲属进行褒奖封赠的诰命,每幅均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封赠男方,后半部分封赠女方。圣旨中授庄宏略为荣禄大夫,赠其父、曾祖父为相同官阶,封其妻张氏为一品夫人、其母为一品太夫人,赠其曾祖母为一品夫人。据庄烈华介绍,庄氏四代同封赠,圣旨上对庄宏略之妻、之母用“封”字,而对于其父、曾祖父母用“赠”字,是因为后者当时已经去世。

  庄生受告诉记者,除了现存的三道圣旨外,其实还有一道,是康熙皇帝对庄宏略祖父母的封赠,可惜已在“破四旧”中被毁。

  族人冒险保圣旨千金不换

  庄生受说,他记得原来这四道圣旨装在一个“天朝诰命”的封诰箱中,安放于本族祠堂,族人心存敬意,几乎从不去动它。当时祠堂大厅还悬挂着一柄古剑(镶嵌有七颗铜星、剑鞘有盘龙图案)和一面黑底镶红边令旗,相传都来自清皇帝御赐。

  在“破四旧”中,四道圣旨及其他古物悉数上交,准备集中烧毁。是族人中一名叫庄大弟的人,冒着被批的危险,趁着中午大家去吃饭,偷偷把圣旨中的三道藏了起来,得以保存下来,其他古物则全部被烧毁。直到1972年,村干部发现旧办公桌底下藏有这三道幸免于难的圣旨,才交给庄生受等庄宏略后人保管。庄生受说,他和另外几名庄宏略后人一起保管这三道圣旨已三十七八年,为了防盗,几乎是“圣旨不离人”。庄生受说,前不久还有人出高价想要买下这三道圣旨,被他们严词拒绝了。

  庄宏略事迹地方志无记载

  庄氏族人口口相传:庄宏略自幼在桥梓楼乡(今侨光村)习文练武,成年后从军为国效命。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出访,途遇贼匪,恰好庄宏略所在的清兵巡检队路过,庄宏略挥刀斩杀贼首,使皇帝转危为安。皇帝问明其姓名,回朝后便为其封官,并派往四川黎雅营任职。在职期间,庄宏略率师歼灭当地盘据的贼寇,严惩贪官污吏,教诲百姓,兴修水利,政绩斐然。如今,侨光村虽仍保存着完好的庄宏略墓,但庄宏略后人却不知道庄宏略的生卒时间、人生历程与卓卓战功,甚至圣旨上的四川“黎雅营”也成为他们的疑问。

  潮州市文史专家曾楚楠认为,圣旨上的四川“黎雅营”是清朝初期的军事建制,“黎”为黎州,即今四川汉源县,“雅”为雅州,即今四川雅安市。其时四川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成都平原靠近山地的一带,是彝族的聚居点,朝廷建立黎雅营,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游击事”按清初建制,是三品至四品官职,而授庄宏略为荣禄大夫,是朝廷勉励其稳固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虚衔。曾楚楠称,在潮州的地方志中,目前查不到庄宏略其人,可能是因为庄宏略出身行伍,未参加科举,没有科名,从军后凭卓著军功升迁,所以未被地方志所记载。

  羊城晚报记者 杨媛 通讯员 沈潘松 摄影报道(发自潮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