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成广州人为手信发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14:1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专题撰文/羊城晚报记者马勇林曦本版插图/采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广州人送什么样的手信给客人?近日,广州市旅游局和经贸部门再次发起广州手信评选活动,广州手信成了城中热议的话题。昨天,羊城晚报记者就此走访了广州市近百位市民,结果大出意外:竟然有七成的市民想不出有什么商品可以成为广州手信。广州人刘姨说,都怪广州人嘴刁,吃什么都讲新鲜热辣,结果闻名海内外的烧鹅、拉肠、及第粥,无法打包做成手信。什么礼品最代表广府文化,在送礼时拿得出手呢?这个问题其实困扰着很多广州人。

  手信小里小气难以出手

  昨天,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市的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旺地,随机采访了近百位讲广州话的本地市民,70%的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回答记者的问题。

  在上下九,刘姨想了半天后说,“烧鹅本来不错,可惜必须新鲜吃。”广州烧鹅皮酥肉嫩,以刚出炉为最佳,冷却后放到真空包装里,再添加些防腐剂之类的,味道一定大失水准。

  在记者的提示下,市民才数了一些出来,如腊肠、腊肉、核桃酥、鸡仔饼、老婆饼、盲公饼、马蹄糕、杨桃、番石榴、荔枝等。 “这些小食品小里小气的,送不出手。”一位中年男士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竟然得到在场人士的不少认同。

  在北京路,一位市民告诉记者,现在广州的饼类越做越不好吃,完全没有当年那种松脆,自己都不想吃,哪好意思送人。

  一位市民还说,好不好吃已经不计较它了,至少都要包装好吧,但现在所谓的广州特产,包装根本拿不出手。

  椰子糖竟成了广州特产

  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发现有些超市根本没设广州特产专柜,即便设了位置也放得很不显眼,而里面售卖的“广州特产”,常常拿澳门、香港、海南的食品充数。比如,明明标示产自海南的椰子糖却成了广州特产,写着澳门手信的礼品盒也摆在广州特产货架上。另外,香港制造几乎占据了大多数的广州特产专柜,相比之下,广州本土出品的特产品种少之又少。

  在一些标榜着“广州特产”的水产品柜台,鱿鱼、干贝、海带等产品在很多海滨城市都能买到,并不能体现出广州“特产”的特色。

  在一家广东特产专卖店,特产商品倒是琳琅满目,记者细数了一下,多达上百种,有老婆饼、榴莲酥、姜撞奶、猪油糕、盲公饼等。记者还看到,店里还销售广州的工艺品,如陶瓷,手工绣画,还有一些人物雕塑,但因不好运输或价钱太贵而不太受欢迎。

  上下九可算是广州手信相对集中售卖的地方,但还没形成手信一条街的地步。在下九路,经营广绣、广雕的小店,光顾的游客并不多。

  ■延伸阅读

  北京:不仅仅是北京烤鸭

  北京没有手信这个词语,北京人都管这个叫做特产。一提起特产,去过北京的人马上就会想到北京烤鸭。到北京买特产,首先想到的是王府井大街、西单商场、前门小吃。这些商业区几乎是连在一起,十分方便游客游玩购买。

  除了购买北京烤鸭,北京的果脯也是一大亮点。王府井的工美大厦和西单商场还会出售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因此慕名前来选购的游客不少。

  从2001年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借着奥运之风,不断推出奥运题材的纪念品,奥运福娃吉祥物,残奥福牛乐乐等都为北京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即便到现在,游客还是会买这些奥运纪念品。

  澳门:吃到你不好意思不买

  去过澳门的人没有不被这个弹丸之地的手信所征服的。这个物产并不丰富的小城,手信却出奇的丰富。在清平直街与福隆新街这两条呈十字形的小马路上,密密麻麻开着数十家手信商店,人称手信一条街。或大或小的铺面上,摆满了特色食品,从盒装的杏仁饼、散装的牛肉干,到按两称的话梅、柠檬、八珍果等应有尽有。游客游走各店铺间,通常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在澳门上百个手信品牌中,钜记与咀香园是最大的两个。咀香园是老字号,而钜记则是靠推车仔卖花生糖及姜糖起家的,在小小的澳门已开了七家分店。澳门人对传统食品的制作有着一种近乎固执的态度,不少美食都是即做即卖,全以人手加工而成,那景象,记忆中只有小时候才见过。

  在钜记门口一侧,两位打饼师傅现场做着杏仁饼,牛肉干、猪肉干也都是即烤即卖的。

  钜记老板梁先生说,许多并不是由澳门人发明的美食,却在澳门做得风生水起,风头盖过原产地,并键在于用心思。就像杏仁饼,要吃出杏仁香,所用杏仁不能马虎,须大粒大粒的加州杏仁。打饼时力度也很重要,松与紧会影响饼的酥化程度。而即烘即食,又保持了新鲜度。澳门人在杏仁饼基础上,又发明了棋子饼———那是袖珍版杏仁饼,一口一个,可谓女士至爱。

  澳门手信还有一个特点,随便试吃,吃到饱为止,吃到你不好意思不买,这就是澳门人手信的经营之道。

  ■记者手记

  广州手信为何藏在深闺人未识?

  广州手信评选活动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举行。经过公众投票和专家推荐,评出一些诸如特色旅游工艺品、旅游土特产品等系列商品的手信,其中工艺品包括广彩、广绣、香木球、榄雕、玉雕、粤剧人偶等多个种类,土特产则包括广式腊味、广式月饼、广州凉茶、鸡仔饼、老婆饼、泮塘马蹄粉、老火汤料、荔枝干、蜂产品和豆豉鲮鱼罐头。

  只不过,这些本土的手信由于宣传推广不足,产量有限,经营场所少等而难觅踪影,无法引起大众的关注,更无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9年广州旅游购物的收入在总的旅游收入中只占了18%-20%,而全国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收入比重早已超过20%,上海旅游商品创汇在旅游创汇总量中的比重达45%-50%,香港出售的旅游商品所得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60%,西方发达国家旅游购物占到总收入的40%-60%。

  广州手信为何藏在深闺人未识?

  广州资深旅游业内人士劳毅波说,这里面既有企业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产品宣传力度不够的因素,也有企业资金匮乏、有心而无力的原因。

  劳毅波坦言,手信消费需要去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营销策划。“在政府的扶持下,提高手信商铺的档次。”他举了一个例子,日本的一个温泉之乡将温泉水冷却后制成一种被称为“黄金水”的护肤品,只有在那个地方才能买到。“这就很有特色且很实用。所以说,手信的包装、宣传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对政府而言,除了为广州手信送上一面金字招牌之外,还应为手信的发展多创造一些条件。”劳毅波说,比如资金上的协助或者是产品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指导,让广州的手信能够送得出手。

  当然,手信要发展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综观国内城市的特色手信,鲜有政府颁发称号的。广州政府既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对企业而言,也应该认真制定产品推广策略,这也是劳毅波认为手信评选时要加入对参评企业市场推广计划进行评估的原因。

  前些年类似的评选活动也举办过,但是效果甚微。对此,广州酒家市场部负责人赵利平表示,很多人来了广州不知道要买什么,活动评选出来的手信就会成为推荐对象,而活动本身也在提醒广州市民不要忘记广州本土的文化。但是,不能为了评选而评选,评选完了就完了。

  “评选的是产品,是手信,不要冠名上是某个企业的名称,这样才会减弱评选的功利性。” 劳毅波也认为,手信并非只是食品,也需要加入一些中高端的物品,也需要一些人们日常生活能用得上的物品,譬如上世纪90年代广州的手表还是很有名的,而不单单是摆设。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认为,手信作为一种商品,需要营造一个适合于商品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卖场、专营店、超市等有一个很好的条件来经营手信。”广州老字号协会会长欧阳强表示。如果评选只是为了搞一个名单来凑热闹、来迎亚运,后面就不了了之了,那评选还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读

  手信

  “手信”是指人们通常出远门回来时捎给亲友的小礼物,这是广东人对礼物的一个专称,信手捎来,故称“手信”。广东人拜年或探亲访友、赠别饯行,常特意携带礼品致送,以深表情意,这些礼物也叫“手信”。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