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上午,周先生打来电话说,他在江北茶园附近上班,看到一家饭店滚动显示屏上写着:“祝赵永碧老人百岁生日快乐”,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还是这家饭店,滚动另一条信息说,一个小娃儿,在办百日宴,一个100岁,一个100天,这也太有意思了!
婆婆出生在1910年
“1910”是啥概念?
到了茶园这家饭店,看到百岁老人端坐在大堂的舞台中央,红衣白裤,满头白发、面容慈祥。
周末时间,来祝寿的亲朋多是带着孩子,席位就座前,先是笑呵呵把孩子推到老人身后,说“沾沾福气,跟婆婆合个影……”
老人的孙女吴大姐说,奶奶是农历1910年7月21日生的,再过两天就100整了。原先就住在北滨路的山上,后来搬迁到渝北。
旁边一个亲戚感叹,1910年,好远啊!是个什么概念呢?
回来查了一下,1910年:世界上有两个文学大家去世,美国的马克吐温和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但中国诞生了戏剧家曹禺、钱钟书;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小说《新中国》里虚构了一百年后在上海浦东举行世博会;英国一个叫丁格尔的记者徒步来到重庆,拍下山路上抬着轿子赶路的情景……
老人生活有意思:
少吃多餐 洗完澡还要泡泡脚
吴大姐还说,婆婆几十年都住在她家,每天吃得不多,但是一天吃好多顿,这可能就是医生所说的“少吃多餐”吧。
婆婆早晨7点起床,吃豆浆、玉米汁,中午要吃顿肉,吃完了还要弄点芝麻糊喝喝,晚饭还是要吃点肉的,住得高,晚饭后也不方便下楼,她就在客厅里来回走,喜欢扶着沙发,甩腿,左右都甩半小时,甩了几十年。晚上看电视剧,爱看古装剧,最近迷上了看《江姐》,看到10点多才睡觉……
“婆婆还有个很好玩的习惯,每次洗完澡了,她还要洗一次脚,热水里泡一泡。”吴大姐笑着说,“她是缠过小脚的,鞋码太小了,经常为买鞋子犯愁,婆婆是不是想把脚泡开,泡得大一点?呵呵。”
酒店服务员:
给她们端盘子也不觉得累了
与百岁老人同用饭店大堂的是一个叫黄巧涵的小朋友。小巧涵正躺在摇篮车里,把自己的手指放嘴里,津津有味地吃着……
巧涵的妈妈王红说,女儿不是百日宴,是满月宴,女儿的生日是公历2010年7月20日,可能是酒店工作人员也比较激动,打错字了吧!(酒店服务员说,一边干活一边在说呢,一个100天,一个100岁,事情有趣嘛,给她们的宴会端盘子也不觉得累了……)
王女士说,她家住茶园附近,女儿活泼可爱,满月酒能和老人的百岁寿宴摆在一起,真的很巧,也非常高兴,等她们忙得差不多了,再去沾沾福气。
“真是有缘分,沾沾福气,
让寿星婆婆抱一抱”
那边舞台上,百岁寿宴女司仪登场,说完祝福的话,便叫儿孙们上台献花,儿孙排着一条长队,老人很快被献花的人包围。
70岁的大儿子(做过某农场的领导)献词:“妈妈100岁了,她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养着4个儿女,她从充满硝烟和战乱的年代走来,现在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老人从9点就坐在台上,刚才又不断接受献花,确实有点累了,眼睛眯缝一会又强行睁开,台下鼓掌,她象征性地抬抬手。
在旁边的一个亲戚说,快点结束吧,比明星上台时间还长,应该先进休息室,正式开始再出场……
女司仪听了,心领神会,看了看时间,插了一句话:“应家属要求,仪式缩短,10分钟就可以了,谢谢。”
仪式之前,注意到一旁背台词的女司仪。她拿话筒的拇指背上写着“赵永碧”,但神情比较轻松。
她说,现在重庆长寿的老人越来越多了,今年她就主持过3场百岁寿宴。
百岁寿宴的舞台上安静下来。这边,黄巧涵的满月宴上却热闹开来:“抱一抱!抱一抱!”,我们也过去掺和:“去吧,去吧!”
王女士从摇篮车里抱起了小巧涵,面带微笑,踏着碎步快速走向舞台。
“真是有缘分,沾沾福气,让寿星婆婆抱一抱。”边说边递过巧涵,刚才还很显疲惫的老人突然有了精神,马上张开双臂。
小巧可爱的娃娃落在她的怀中时,百岁婆婆的眼睛、嘴巴微微一动,像是要说话。巧涵也蹬起小腿,小嘴也在动,似乎在应答。
这两个时隔100年的生命体,面对面、心贴心在一起2分钟。我们感觉温馨,她们嘴唇都在动,似乎有很多话要讲,但确实没说一句话。
“再过一百年,咱们重庆会是啷个样子么?”“重庆,ohyeah!”
我们虚拟了一场百岁婆婆与满月娃娃的对话——
黄巧涵:婆婆,很高兴咱们在一起庆祝,首先祝您福如东海、长命百岁,oh,yeah!(表示惊讶、赞叹、认同等多重情感含义)
赵永碧:谢谢,娃儿,我现在就是100岁了……也祝你越长越可爱。
黄巧涵:哦,婆婆,你好幸福吆!这么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来给你祝寿。
赵永碧:娃儿,婆婆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受过好多苦吆,你们都不晓得噻,你爸妈也不晓得噻,你们赶上中国的好时代,重庆的好生活,所以啊,要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黄巧涵:要得、要得。我也晓得的,妈妈抱着我看电视,名字叫《江姐》,就是在咱们重庆……
赵永碧:嗯,我也看了,算起来,我比江姐(记者注: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自贡)还要大10岁呢!可惜啊,牺牲了,她的血没有白流,现在生活多好,咱们应该记住她,记住历史,这不是随便说说就算了的。
黄巧涵:嗯,婆婆,您都100岁了,您的话最有分量了,我会记住的。
赵永碧:娃儿,你说再过几十年、一百年,咱们重庆会是啷个样子么?
黄巧涵:咱们住的地方就叫“两江新区”,不用过几十年,全世界都会羡慕咱们,也都会来耍,他们一下飞机就会呐喊的。
赵永碧:喊什么?
黄巧涵:……喊什么呢……就喊:重庆,oh,yeah!
(时报通66099999感谢周先生提供新闻线索)
本报记者 刘兆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