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孔祥福 通讯员刘波 都正阳
8月,漫步山城保康,一幅幅火热的建设场景交相辉映,波澜壮阔。
首条高速公路动工,城区供水防洪、街道刷黑、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市建设工程扎堆上马,全国最大的食品级磷酸盐生产线建成投产,25个投资过亿元大项目快速推进。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5%、22.5%、44.2%和41%。
抢抓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保康借梯上楼,后发争先,气贯长虹。
变短板为跳板:飞地经济引领县域经济提速
起步晚、起点低、块头小,是保康工业的三大软肋。“保康不康”,归根结底在于工业规模小、实力弱。“要发展,必须把短板做长”。历经阵痛,决策者下定决心。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牛年伊始,保康县把强化园区建设推到突破发展的最前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招商引资的最前沿。
然而,作为全山区县,连一块平展的土地都不容易找到,建工业园区谈何容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保康人摆出的是一幅气吞山河般的气势。投资达10亿元的城区精细磷化工业园、马桥周湾磷化工业园、横溪矿化工业园、城区农产品加工工业园相继建成。
保康的超常规发展还带来意外的惊喜。
2009年夏,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襄城开发区划出6.9平方公里土地支持保康,建设襄樊余家湖保康工业园,“飞地经济”应运而生。
趁此良机,保康一手建园一手招商。短短半年时间,楚磷、万丰、天一、丰利、布拉德5家公司入园建设,投资总额达44.2亿元。
如今,保康工业经济“一区五园”新格局已经形成,19家工业企业入驻,在建项目47个,总投资逾百亿元。园区已成为集中吸纳项目、整合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壮大工业经济的坚实平台。
今年上半年,全县磷化工产值同比增长117.6%,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净增1.4亿元。
昔日的工业“短板”,即将化作保康经济腾飞的“跳板”。
变青山为金山:核桃大县带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保康是山的王国。过去,群山阻隔,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而今,这山,变成聚宝盆!
紧盯60万亩核桃、1亿袋食用菌、8万亩烟叶、15万亩茶叶目标,保康高点定位,发出建设全省“核桃大县、烟叶大县、茶叶大县和食用菌大县”的总动员。
为建成省核桃产业第一县,保康出台10项扶持政策,包括:县政府每年捆绑各项支农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核桃产业的发展;农户凡购买统一购进的优质核桃种苗,每株补助3元;对高标准建设的示范基地,每亩补助100元;对发展核桃的主产区实行水、电、路配套,等等。
短短2年时间,保康新发展优质核桃15万亩,核桃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49万亩,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重达到70%。
上联龙头,下联农户。在扩张基地规模的同时,城区农产品加工工业园筑巢引凤,台湾威杰、上海大山合、香港常展、万宝粮油等8家企业先后入驻。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4家,网罗全县90%农户。
高香绿茶、乌龙茶、核桃油、太空食品,一条条新上生产线,拉动产业基地迅猛扩张。
从小舢板到联合舰队,保康农业抗击风浪的能力不断增强。
变生态为生机:旅游开发激活山水流金淌银
生态是保康最大的优势。
如果说,过去保康旅游是“游兵散勇”的话,那么今天则是“整编入伍”。
保康追求的目标是: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景区,以“山水九路寨·休闲生态游”为主题,打包开发九路寨、温泉、五道峡、南河库区、野花谷一体化生态旅游区。
该县与武汉三特集团携手合作,总投资3.7亿元的九路寨大峡谷项目建设全面动工,项目总体规划包括:白竹游客集散中心、黄龙洞、擎天峰、玉带瀑、锣鼓泉、象鼻峰景区和合作村滑雪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十大峡谷之一。
保康是早期楚文化发祥地。“用文化为旅游铸魂”,是决策者抛出又一大手笔。
深度挖掘保康早期楚文化内涵精心打造的大型风情歌舞诗《荆山楚源》,不仅在襄樊、武汉、北京和上海世博会上成功上演,还作为襄樊市旅游品牌,走向市场,实行商业化连续演出。
在清溪河大堤上建成中国“楚文化第一长廊”,850幅独立成章的浮雕作品,构成长达3公里的楚国历史文化浮雕景观带。
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上,保康蓄势待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