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级”秀,一场场精心的合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9日08:44  东方网-文汇报

  两周之前,那些出于种种别的理由而持有“联环药业”的人,很可能从未听说过“超级细菌”。他们当然盼着这只股票上涨,最好搭上个什么题材,飞涨一下。他们意外地得到了机会,借着“超级细菌”效应,8月11日收盘价10.24元的“联环药业”,8月27日的收盘价达到18.56元,本周的股价还一度超过19元。

  大多数公众并不能从这份幸运中分得一杯羹,而仅仅是一个戏剧性十足的故事的看客。这个故事中,先是“一批专家”信誓旦旦地宣称“超级细菌五毒不侵”,鲜有抗生素可抗;紧跟着一串媒体惊呼“它比非典、甲流还可怕,容易扩散全球”;再后来,突然“另一批专家”站出来澄清:“超级细菌”根本没那么可怕,“一切只是一场阴谋而已”。

  被利用的细菌

  8月11日,全球权威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传染病》将一种简称为NDM-1的“超级细菌”带进公众视野。有关研究人员的报告称,“除了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种超级细菌对其他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在部分患者身上,甚至这两种抗生素也不起作用”。很快,因为这个报告将细菌发源地指向印度,该国大表不满,从官方到专家纷纷出面高调驳斥。

  “超级细菌”事件爆发后,在欧洲乃至全球股市上,多个制药企业的股价走高,生物医药板块持续飘红。有人从中警觉地嗅到了“过度渲染”和“操纵”的味道。而在中国A股市场上,利用“超级细菌”炒作的风潮也迅速掀起。

  几个交易日里,被命名为“防治概念股龙头”的“联环药业”连续拉出多个涨停板,但这家公司自己却弄不清据说可克制NDM-1的黏菌素与其生产的硫酸粘菌素片是不是一回事。在联环药业,硫酸粘菌素片是个老产品,上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生产,临床应用主要是治疗儿童肠道感染,如腹泻、痢疾等;它的销量很小,在产品销售总额中几乎被忽略不计。然而,这些事实显然克制不住“超级细菌”炒作者的欲望。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生产兽药硫酸粘杆菌素的钱江生化的股票,也被指鹿为马认作“防治概念股”,high了一回。

  实际上,早有医学专家指出,“超级细菌”(superbug)这一名字本身就不准确,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科学。不过,“超级”二字对有些人正中下怀,理由就是一条:方便炒作。

  类似的“超级”秀

  这回“超级细菌股”的炒作,有媒体把两个迅速发出相关上市公司报告的国内知名券商的研究员指为“幕后推手”。但若熟悉类似的“超级”秀,你就知道这种说法显然高估了那几个人的能耐。

  与迅速抓取了注意力的“超级细菌”相比,同样被冠以“超级”名号的某几种食品在经历前期的蓄势之后,眼下正处于市场高速增长期。比如“超级”水果蓝莓,被一些营养学家和媒体好一番推荐,成了时尚水果新贵。如今走进各大超市或者农贸市场,水果摊上都能看到一盒盒包装小巧而精美的新鲜蓝莓。与之同步受宠的是“超级”食品——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戴上“挪威三文鱼”的洋帽子,它频频以不菲价格出现在各大超市的冷柜中。无论“超级”水果,还是“超级”食物,都以科学术语“抗氧化”做卖点,媒体和一些所谓的健康专家不厌其烦地宣传着它们“已经为科学所验证”的神奇功效——抗衰老、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视力……

  如此卖力推销的结果自然是超高利润。相关报道称,“超级”水果蓝莓由于种植风起,“炒树苗”也开始盛行;国外新品种树苗以每棵1.5美元被引进,加上手续费和运费,成本合到20元人民币一棵,而种苗商人买下树苗后搞大规模的组织培养繁殖,一棵卖3至5块钱,一年可赚200多万元。对于国内蓝莓市场的乱象,不少专家愤愤不平:“超市里要卖到近200块钱一斤,不合理!”

  一场精心的合谋?

  “超级”细菌、“超级”水果、“超级”食品……种种“超级”秀究竟由谁导演?

  记者从国内一家负责新西兰奇异果市场推广的公关公司了解到,原本产自中国的猕猴桃经过农业技术改造而推向全世界,背后“躲藏”一家国际行销公司。这家公司始终在研究奇异果的健康功效,同时投入不小的花费做市场推广。

  在这家公司长期从事食品市场营销的凌小姐说,“超级”就是一个营销术语,2005年起首先在食品和饮料业使用。要营销成功一个“超级”水果,关键有三:一是水果自身的品质,二是有科学证据支撑的它对于健康的益处,三是以精心策划俘获消费者的心。“现在市场上自称‘超级’水果的品种越来越多,但许多并没有具备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超级’水果不是长出来的,而是‘造’出来的,它是资本力量与所谓科学的精心合谋,”《成功超级水果战略》一书作者、食品行业分析专家朱利安·梅乐廷直言不讳。他说,所谓科学的声音,让合谋显得权威可信。

  用点心解读,不同的合谋都有相同的结构:“隐形”资金的操弄、所谓科学研究者的代言、见利忘义的媒体的鼓噪,联手对付轻信的公众。

  本报记者唐玮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