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崇高职业
——记海南省大学生西部支教志愿者唐菲
南海网8月27日电(南海网记者 杨婷婷)唐菲,来自荣邦中心校的一名支教教师。2009年7月至2010年的7月,她已服务满一年了。2009年,唐菲加入了海南省中西部计划的队伍,成为一名支教教师。唐菲说:“教育,是我实现自己理想的崇高职业,乡村支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参加了中西部计划也许你会后悔,但是那只是后悔一年。但是倘若你不参加到服务中西部中来,我很肯定你会后悔一辈子,因为你错过了乡村孩子的淳朴;错过了乡村的民族风情等等。”
条件艰苦 质疑自己的选择
2009年的初春,唐菲怀着激动和兴奋地心情来到荣邦中心学校,看到那里的环境她犹豫了。那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学校,环境很是艰辛。“老师住房困难,厨房、卧室一起用,让我再一次尝到了集体生活的滋味。交通不便,我经常因为没有车而出不了门。教育更是落后,师资力量很是薄弱,在严重缺乏师资力量的情况之下,主要是靠特岗教师、支教老师来补充。很多教师来了,可又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忍受不了这偏僻的山村,承载不了这清贫的落寞。因为他们的流动,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孩子懒散呆板、无心向学、校园清冷无趣。我怀疑我当初的选择,我选择过来支教对吗?”唐菲对记者回忆起刚下乡支教时的环境。
鉴定信念 克服重重困难
唐菲告诉记者,当她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她目睹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她看到了孩子眼中的渴望,感受到了家长的期盼,以及这里浓浓的乡情。“我明白了,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如果我们都走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谁来教育他们?谁来帮助他们?同是孩子,为什么乡村的孩子就不能与城市的孩子接受同等的教育呢?因此,我没有理由不留下,我希望用我微弱的爱来帮助这些乡村孩子!此时的我也把当时的锻炼化成了一种责任和使命。他们并不是落后,而是需要我们一起把发展的脚步加快。”
当时,唐菲担任了小学三、四年级、初一的英语,她感到困难重重。孩子年级小、无心向学、纪律散漫、满口地方话,沟通障碍。唐菲回忆道:“首先,我教他们怎样说普通话,以纠正发音,教他们怎样以礼待人。在课堂上,我有时候会为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而懊恼。在这里,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孩子渐渐地引上想要学习的道路上。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早读,我都会早早地到教室去等那些爱迟到的孩子。只要有一个学生不来上课,我就会想,他去哪了?在做什么?孩子成了我心头的牵挂。我曾经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干戈,为他们的不听话而流泪。”
唐菲告诉记者,有一次,她让班上的一个男生起来读英语,可是英语的个别发音接近当地方言的不文明发音,所以当那个男生读出来时,全班哄堂大笑,她尴尬极了。“但是我也不能因此而生气,哪怕他真的是故意的。作为教师的我相信在耐心辅导下,他们会进步的。我经常利用下午放学或者是晚自习时间,给想学习的孩子们进行辅导。他们需要的是我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羞辱。从他们注视我的眼神中,流露的是天真和顽皮,也流露了对知识的渴望。终于,我得到了学生的理解。
和学生做朋友
此后唐菲常常与学生们一起玩耍,聊天,学生们也很信任地把心事告诉唐菲。他们还帮唐菲学黎话。“我们成了好朋友,很多学生改掉了爱逃学的习惯,他们的脸上笑容多了起来,成绩由十多分到二十多分,甚至更多。看着他们慢慢的转变,我感到无比欣慰。有时,他们给我拎来了一袋他们家的酸豆,看到他那满脸的汗水和纯真的笑容,我又再一次感动了。这就是我们淳朴的乡村孩子,他用他的方式接受了我。我为我的付出而自豪。”唐菲说,因为有爱,所以我遇到了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因为有爱,我收获着快乐和幸福。我坚信,只要有爱,就没有问题学生,有的只是个体差异的学生。
奉献并快乐着
在这里,唐菲奉献并快乐着。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她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刚来乍到,我很茫然,不知从何做起。为让我在新的岗位上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并能胜任,学校领导一次次地为我们举行培训,教我们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管理班级、怎样使用多媒体教学。还经常组织在校老教师上示范课,让我们学以致用。校长还经常到班里指导我们,遇到问题耐心为我们指引方向。”唐菲说,每当泄气的时候,就会想,困难是暂时的,要面对挑战,在艰辛的环境中磨练自己,要让自己快乐地成长。支教一年多了,唐菲在逐渐成长,她感受到了参加支教的那份自豪和幸福。唐菲说,支教的生活是艰辛的,但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如果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我会说,幸福在于奉献,生命因奉献而美丽!幸福在于我是一名中西部计划志愿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