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养着镇馆之宝 “温差”如何缩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07:12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徐瑞哲

  这个暑假,孩子们除了去世博看馆,也去参观各式各样的科普馆、博物馆。然而和带有营利性质的科普场馆相比,出自大学院所的博物展馆虽也处于参观旺季,却是不温不火、甚至冷冷清清。作为“学院派”的科普教育场馆,如何填补温差——他山之石,可资借鉴。

  客流遭遇“冰火两重天”

  徐汇区枫林路上有个上海昆虫博物馆,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而在东方明珠塔下,有一家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

  两个馆主题相近,都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论历史,昆虫博物馆前身为1868年法国人筹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馆昆虫部,至上世纪30年代,其所藏中国动植物标本为远东第一,被誉为“亚洲大英博物馆”;野生昆虫馆也有近10年馆史,系国内首家以活体昆虫与两栖爬行动物为主的科普展示馆。论展品,昆虫博物馆现收藏全国各地昆虫标本100多万件,数量居国内三甲;野生昆虫馆则展示了300余种、数万件生物活体与标本,天上、地下、水里的都有。

  两馆因性质不同,无论成人票价与青少年票价,差距都在3倍以上,但人气高低与票价高低却成反比。昆虫博物馆最低票价10元,这个暑假受世博因素拉动,日均参观人数为150人至200人,比往年暑假多出30%左右,这在沪上各院校科普教育场馆中已是客流大户。但相比最低票价30元、每日客流上千的野生昆虫馆,昆虫博物馆还是显得有点“凉”。

  另一对同以海洋为主题的院校与商业科普展馆——杨浦区的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和浦东新区的上海海洋水族馆,“温度”更是有冰火之别。前者暑假客流量为千把人,日均游客数为十几到几十人;后者年均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寒暑假及节假日每天多达数千人次。

  好资源还需好包装

  可以说,院校科普场馆和商业科普场馆间客流量的差异,并非展览内容差异的真实反映。院校科普场馆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宝贵财富,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不乏吸引普通大众的资本。

  如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在校内俗称 “鲸馆”,陈列着抹香鲸外形标本、骨骼标本各一具,体长达18.4米,为国内最大;还有“海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标本,长达3.3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标本,以及世界上6种主要海龟之一的东海红海龟标本。据介绍,其拥有的鱼类标本占我国鱼类标本总种数的2/3,并有各种千奇百怪的贝类和珊瑚200余种。

  除了展品“硬件”外,院校科普场馆在“软件”上也有自身优势。以昆虫博物馆为例,馆长殷海生本就是科研人员,据他介绍,馆内配备了免费的自动导览器,能在2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向观众介绍各项展品的知识点,兼备趣味性与专业性。而这些导览文本,都是上海植生所专业人士精心编制的,根据观众的科普需求,做了三四遍修改。

  拥有了好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包装,挖掘其潜在的价值空间。由于院校科普场馆始终本着公益性目的,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商业化包装,一些“镇馆之宝”在专业圈子之外的公众知名度并不高。对比营利性科普场馆,院校科普场馆还缺少不少推广要素,比如最基本的广告宣传,甚至相当部分“学院派”场馆只有一个在院所网站中“夹带”的页面或链接,没有独立自建的网站。受此影响,院校科普场馆的主要客源还是邻近社区的中小学学生团体,少有慕名而来、远道而来的散客,并不像营利性科普场所那样有一套成熟高效的业务流程,能抓住本地、外地甚至海外的客源市场。

  坚持公益与服务外包不矛盾

  有识之士认为,院校科普场馆若想要进一步盘活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还需借助一定的商业开发模式。事实上,这类科普场馆可以尝试采用“购买服务”方式,以公共资金委托营利性科普场馆的专业团队参与管理和运营;同时依托公共资金的补贴,依然坚持对公众实行低票价政策。这种“服务外包”顺应市场需求,应对业内竞争,也符合公益性。

  走出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敢于转变观念,突破体制机制。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院校科普场馆,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科普场馆其实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完全没有财政拨款,全部实行自负盈亏。多年来他们积累了不少市场经验和人脉关系,也愿意尝试组织经营团队,为院校科普场馆输出服务,携手共进。

  与此同时,院校科普场馆也应不断思变,想办法走出“深宅大院”。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宁波透露,基于海洋大学主体已迁至临港新城,那里即将建起中国航海博物馆,加之周边的观海嘴湿地等自然条件,形成了海洋文化的集聚地。馆方有意与旅游部门共同策划,加以资源整合,在当地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科普旅游,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