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力不从心”背后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07:12  解放日报

  徐敏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近日,一项调查引人关注:“80后”普遍进入婚育期,有的已经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而立之年。对于赡养老人问题,74.1%的“80后”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当“七成青年感到照顾父母力不从心”的说法流传开来时,不少人呼吁“孝道不可丢”、“再困难也要善待父母”。此话当然没错,但深入想想,“力不从心”背后包含着老龄化社会的隐忧。

  民政部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按国际公认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老龄社会。联合国相关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4年全面进入老龄社会。在上海,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陆续进入老年,据预测,从2013年起,全市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

  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在老龄化之前都已成为富国,而中国却是“未富先老”。社会提前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使得我国养老成本突增,家庭的养老成本和压力更大。从全国来看,有相当一批老人的养老保障还没有制度性的安排,他们主要依赖自我、家庭保障。社会服务业滞后,在不少地区,急速的城市化没有为老年人留下充足的社区活动空间。我国养老护理行业也不发达,居家养老主要依赖于保姆服务。而那些疾病缠身的老人,即便生活在大城市,要找家称心的老年医院入住,也是 “一床难求”。这些难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再过10年、20年,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七八十岁高龄时,麻烦将更多。

  养老问题,既关系民生、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乎国运。未来老人的需求将愈加纷繁复杂,老人所拥有的财富多少、子女是否在身边、身体状况怎样、兴趣品位如何、全托与半托的诉求等,加在一起,养老问题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一系列制度需要构建或转型: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建立健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怎样由家庭赡养型转为社会赡养型?养老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养老模式的多样性,政府部门怎样鼓励市场和社会提供丰富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换一种思路,如果规划得好,各类养老服务也是商机无限的。如,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特别的场地和特殊设施,包括养老院和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的投资、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康复器具的投资等;养老服务市场也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目前我国实际需要的日常护理人员,不少于1000万;瞄准“新一代”老人保健、旅游、品牌消费等多方面需求,许多企业也能找到新的商机。

  老人身心愉悦、安享晚年,年轻人专心事业、家庭和乐,实现这样一幅美好图景,需未雨绸缪,多方努力。如此,时下调查中反映的“力不从心”才能转变为“力所能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