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光源”解析“发烧分子”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08:09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许琦敏)在人体中,有一类著名的“发烧分子”白介素-1。只要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它就会促使体温升高,直到炎症消退才退烧。可惜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无人解答它到底如何引起发烧,又如何适时退烧的。

  今天凌晨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了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王新泉教授的最新成果:利用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他和同事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出了白介素-1与其受体分子所组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同时还初步了解了这个“发烧分子”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白介素-1也不例外,无论是引发高烧还是退烧,它从不“单打独斗”。当细菌、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的生力军巨噬细胞就会穿过血管,奔赴“战场”,同时就大量分泌出白介素-1。此时,白介素-1会与自己的受体1结合,再拉上自己的受体辅助分子,共同在各处拉响警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把信息传递给别的“战友”一起投入“消炎大战”等等。不过,等战斗接近尾声时,白介素-1又会与另一种受体2结合,同样在受体辅助分子的帮助下,一起“鸣金收兵”。

  王新泉教授告诉记者,白介素-1拉上两个“帮手”的做法,最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元复合物结构,借助高强度的同步辐射光,终于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白介素-1受体1好像一个大大的问号,而白介素-1则像一个小球,嵌在“问号”的“大耳朵”里。两者结合之后,又把另一个“问号”——白介素-1受体辅助分子也拉过来,让它凹面对外,执行任务。

  如此大费周章,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这一发现对人类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抗炎、退烧新药十分有用。杂志编辑如是评价:“这个发现找到了新的靶点,为寻找新的抗炎、退烧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