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加坡华人保卫国家为民服务 化异乡为“故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08:42  中国新闻网

  

新加坡华人保卫国家为民服务化异乡为“故乡”
无论是作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新移民,张逸韬一家人入乡随俗,全然融入本地社会,没有国界的意识。(程友明摄)

  中新网8月3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来自上海的张逸韬(19岁)曾代表新加坡到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大会,更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在上个月获得警察部队颁发海外奖学金,下个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修读经济与工程学系。

  他三岁随父母到新加坡,和本地小孩一起上课玩乐,对他和同伴来说,没有国籍上的差异,也没任何语言障碍。在此生活了16年,张逸韬就如土生土长的青年,这里就是他的家,没有一丝“异客”味道。

  印证总理与资政见解

  张逸韬可说是第二代新移民典范,也印证了李显龙总理和李光耀资政的见解。

  李显龙总理不久前估计本地需引进超过10万客工,让一些人担心会造成社会问题,也引起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课题。李总理和内阁资政李光耀都认为,第一代新移民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需要时间适应。但他们的孩子在这里成长,会变得和新加坡人一样。本地居民应该帮助他们更快融入,而不是把他们拒于门外。

  张逸韬的父母张志斌(46岁)和吕红芳(43岁)以儿子的成绩为荣,也因此更确信当初离乡背井到新加坡发展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建设局当副工程师的张志斌受访时说,1994年,当时的公共工程局到上海招聘,他当时在上海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工作。他凭大学资格、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英文水平被录取。他说:“新加坡的良好治安和双语环境,成为吸引我远赴重洋的最主要因素。”

  张志斌和其他被征聘的约90多名中国同事前来新加坡。他被派到建筑业发展局负责建筑翻新的审核工作。他说:“在同事热心协助下,我很快就可以适应公司一些运作上的差异,跟上这里的工作步伐。”

  两年后,也有大学文凭的吕红芳也应聘到新加坡担任测量师,带着三岁的张逸韬到本地,一家三口再也无需各分两地。

  由于英文能力不错,没有沟通上的问题,他们无论是居住、交通、气候或饮食各方面都适应良好,很快就能完全融入本地生活。

  他们把自己当本地人一样生活,到了2000年成为永久居民后,他们感到更踏实,四年后成为公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们都是新加坡人。”

  除了张逸韬,他们育有三个顺序为9岁、7岁和5岁的女儿。老幺在幼稚园念书,其他两人在南华小学就读。夫妇俩很庆幸能有前来新加坡工作的机会,特别是初来乍到时,周遭的同事朋友,或是陌生人都非常的热心地伸出援手,协助他们更快地融入本地社会。

  张志斌认为新移民本身也要调整心态,用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和祖籍国不同的事物,不能过于执着。

  他从小灌输儿子要有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张逸韬念中二时,他父亲要他加入学生警察团,要让他学会自律,也要他成为警员,为人民服务。后来张逸韬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包括到保健促进局、居民委员会等当义工。前年和志同道合的学长发起“碧山零罪案”活动,连同基层领袖挨家逐户传递防止罪案信息。

  他过后加入基层组织青年执行委员会,也参与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在碧山—大巴窑集选区的接见选民工作,协助处理文书工作,并在学习处理议员与选民的对话记录时了解居民面对的各种复杂难题。他说:“除安定的社会治安,居民每天也面对各式各样问题,我立志加入警察部队,保卫国家,为民服务。” (刘丽仪)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