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说曹”动机与学术的立场

  □廖德凯(四川公务员)

  “曹操墓”真假已成近期“学术”热点,对“倒曹派”而言,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闫沛东手中的“铁证”是最有力的武器。然而,8月26日,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没有在论坛上说我手里有证明曹操墓造假的‘铁证’。我只是在学术上,把我了解的真相和内幕和盘托出。”令原本等待其公布彻底揭露“安阳曹操墓骗局”证据的记者大吃一惊。(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7版)

  闫沛东的表态无疑令倒曹人士失望,然而闫沛东的坦率则令人钦佩——有学术疑问,但不愿为“倒曹”而“倒曹”。闫的学术立场与论争双方的“主将”相比,显得更为本色。细数此次横飞的口水,因动机而“说曹操”,始终是“曹操墓”真假问题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在类似论争中,主题先行式的学术论争,往往成为不亚于原始议题的话题,因立场而表态度,无论“挺曹”还是“倒曹”,广受质疑实属正常。

  从“曹操墓”被发现并公布以来,许多学者站在了“挺”与“倒”的两端论战。但令人遗憾的是:“挺曹派”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急于断定“曹操墓”为真,并急不可耐地拿出了旅游开发方案;而“倒曹派”也没有更为科学合理的、能从学术上完全推翻“曹操墓骗局”的依据,便轻率地认定“曹操墓”为假。两边吵得沸沸扬扬,但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的,却是两边所陷入的利益立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场论争看上去还停留在动机阶段。

  这符合近年来在类似争议问题上的专家形象。闫沛东说:“不应该事先预设一个立场,为了反对安阳曹操墓而搞活动。这样也有悖学术道德。”而这正是近年来各地在争夺“文化遗产”上,相关专家惯有的“学术”态度。常常主题先行,然后围绕主题确定的结论展开“学术论证”,相关地方也组织专家进行反驳,所争者不是学术意义上的是非,而是计较各自利益长短。从多地的“故里”之争到文化遗产的真假之辩,莫不如是。

  主题先行、立场决定态度的学术论争,严重危害了学术研讨本身,也严重损害了学者的学术形象,专家成为“砖家”,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他们未能秉持真正的学术态度,而是站在利益立场说话。失去了探求本源的学术道德和伦理,任何的“挺”与“倒”,都让人们觉得不过只是一场“闹剧”而已。闫沛东这位并不很专业的专家所表现的学术态度,很值得“权威”们一思。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