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日经济对话超越了经贸层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09:4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多年来,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特点表明,中日经济对话也就成了维系中日谋求合作、化解分歧的一个“基础平台”。

  8月28日,在中国第二季度GDP“超日”、中国增持日本国债等微妙背景之下,中日高层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经济对话备受关注。这是一次定调中日在“后危机时代”经贸关系的“经济对话”,更是一次全面把脉中日全方位关系的“战略对话”。

  从时机上看,这是中日两国在“后危机时代”重新定位经贸合作、开拓新合作空间的一个新起点。

  在“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进入2010年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中国第二季度GDP“超日”,跻身GDP“世界第二”;二是上半年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中国从日本的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由于两国经济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次对话则是对各自“新身份”认可与磨合的开始,多少表明过去中日经贸关系的格局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日本对华资金援助、日本在华的投资、中日的技术优势等议题都在发生一些改变,需要中日梳理这些微妙的变化,探讨与开拓两国经济新的合作空间。

  从规格上看,“中日经济对话”作为两国间最高级别的经济合作机制,呈现“级别高、规模大、影响深”的特点。

  这次经济对话,日本代表团由外相冈田克也等6名核心内阁大臣和3名副大臣率队,总人数达到120人——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都是最多的一次;中国出席对话的官员则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等。很显然,这次经济对话不仅延续了过去“规格高”的特点,还出现了“阵容更豪华”的新趋势。中日3次经济对话的举行表明,两国都对“中日经济对话”机制愈加重视,类似对话摆脱了日本政坛频繁动荡、中日历史问题等政治因素的冲击,表明“中日经济对话”机制日趋常态化、稳固化。

  从议题上看,这次对话超越了单纯的经贸议题,呈现出“议题更广泛”的新趋势,多少承担了把脉中日关系全方位发展的新使命。

  从中日媒体披露的议题看,其内容不仅包括经贸、环保、资源等经济问题,甚至还包括了军事议题、海洋争端等政治议题。早在8月25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就透露,稀土议题是这次中日对话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有日本媒体披露,中日两国外长将会就海洋权益等问题举行会谈。很显然,与中日之间的经济议题相比,中日之间的军事交流、海洋争端、战略资源等议题相对敏感,更需要通过对话寻求共识。正因为这个平台的重要性,所以事实上它着眼的不光是经济议题本身,也在把脉中日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长远走势,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创造新的对话机制。

  多年来,描述中日关系呈现“政冷经热”的特点表明,中日经济关系相对政治关系而言更为稳定,中日经济对话也就成了维系中日谋求合作、化解分歧的一个“基础平台”。在笔者看来,由于中日经贸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亚太稳定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中日之间的“经济对话”意味着两国关系全方位对话平台的机制化,将是两国关系对话步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毛玉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