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的伊春
伊春最近“有些急躁”。
8月28日,4名记者在伊春市殡仪馆采访“8·24”空难事故时先后被当地警方扣押,下午1时许才重获自由。当地宣传部门称这是误会,公安分局局长公开道歉称:“刚刚发生过‘8·16’爆炸,又来了‘8·24’空难,连续工作的警员,包括我在内,心情都难免有些急躁。”
事实上,仅在半个月之前,伊春也“急”,却是急切渴望通过媒体让人知晓:伊春市政府部门每年斥资数百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推介伊春旅游整体形象。人们一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就能看见出口处的35个立柱上全贴满了绿色的伊春形象广告。此外,当地旅游局常组织各路记者体验伊春的风情,希望借此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对伊春非常重要,是市里新的经济增长点。”伊春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伊春以红松著称,过去曾靠砍伐木材为生,随着近年来国家保护生态,调减木材砍伐量,伊春成了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需要要从替代型产业中找出路。“目前本市五大支柱产业中,旅游是第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伊春市旅游业已达到19.1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1.15%。”
而伊春市政府8月17日的一份工作汇报还显示,在旅游业的强力拉动下,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这个数据,高于该市的其他收益,如农业(53.8亿元)、木材精深加工业(20.5亿元)和冶金(11.86亿元)。这份文件里说,下一步工作更要“大气魄招商引资,高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升级”,第一位的是发展旅游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伊春,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都在努力。2006年的伊春市政府1号令就是《伊春市景区开发建设管理规定》。此外,伊春市旅游局告诉记者,市财政专门拨钱,设有“旅游发展金”,旅游局给招徕游客的旅行社有现金鼓励:如果旅行社从省外招徕一趟400人以上的普通旅游专列,奖励2万元;招徕一架100人以上或外宾50人以上的旅游包机,奖励1万元;一次性招徕全国性商务会议50人以上的,奖励1万元。如果旅行社在国家、省和伊春以外城市发行量大、影响面广的新闻媒体上做独立的伊春市旅游产品和线路广告,还给予旅行社30%的广告费补贴。
据悉,几年内设立的“旅游发展金”为1000万元,但近年来实际花销远远超出。
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对伊春市的做法表示惊叹,称如此投入非常罕见。
这些投入是见效益的。伊春以宣传“森林、冰雪”等都市人热衷的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加上物价水平不高,每年夏天都是旺季。当地一家较大旅行社的负责人说,这家旅行社每年光会议团就要接待100多个,这些会议团的时间安排基本上是“一半在宾馆开会,一半去景点考察”。
“超深圳速度”建机场
无论大气魄招商引资,还是大力发展旅游,都需要便利的交通。
进入这个黑龙江省的神经末梢地区,要花一番工夫。天气晴好的时候从公路走,从哈尔滨到伊春300多公里的路将耗时6个小时甚至更多——从哈尔滨到绥化的100多公里是高速公路,车速可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到绥化往后的100多公里是国道,汽车最快只能开到每小时80公里;而从铁力到伊春的一段在修路,颠簸崎岖的泥土地上,车速只能达到每小时40公里,窄的地方几乎难以错车;最后100多公里,几乎要耗时三四个小时。据当地人介绍,路已经修了一两年,修路之前,这里是水泥路,还稍好些。
两地之间也有铁路,最快的一班火车耗时7小时17分钟。当地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如果公路修好了,旅客乘大巴出行三四个小时就能到。相比之下,坐飞机从哈尔滨到伊春只需要40分钟。
但通航更重要的并非时间优势。在“拥有一座机场是地区经济发达的象征”的观念下,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支线航空热情高涨,地方投资冲动不减。
一位当地政府官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伊春机场的落成要经过很多的部门审批,当初为申请在伊春建设机场,机场筹建处的人敲了“好几百个章”,并用“四千四万”来形容审批过程: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千山万水。而伊春机场建设更被称为“赶超深圳速度”。机场建设时值冬天,正是伊春滴水成冰的时候。“为了赶工,用热铁锅把砂子炒热开工,在建设场地像种植大棚蔬菜一样,竖起大棚开工。”
一些伊春人也在期待机场带来财源。伊春国旅的总经理告诉记者,和省内游客相比,近年来他们更希望吸引利润率高的省外客源,他们来了往往停留时间较长,而且华东、华南地区本身经济基础强,对住宿、餐饮要求高,消费能力可观。“有时省内团、散客团两三百元包一桌菜就可以,省外商务团则要求至少1000元。”飞机是这些“高端市场”的首选工具。
伊春市东升岛旅行社今年到目前为止已花费40万元用于邀请同行和打广告。“本计划今年不盈利,趁着第一年通航的契机,为今后打开市场。”东升岛旅行社总经理陈晓霞表示,可是空难让上述投入显得有些“尴尬”,“本来9月份的会议团多,但不少都取消或延期了,目前会议团取消了14个,取消的最大一单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会议,有六七十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