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下流”比“被中产”更糟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00:49  红网

  中国的中产阶层究竟有多大比例?近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据其提出的标准来估算,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8月30日《新世纪》)

  中国有9亿农民,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中国除了全部的城镇人口属于中产外,近一半的农民也成了中产。在生命被自杀、健康被艾滋、意愿被代表、收入被增长、工作被就业、高考被落榜之后,被时代又续上身份被中产。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权威机构,亚洲开发银行这份报告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恶意。

  对于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不必在意。有群体、有差异的地方就有中间部分,而中产就是一个中间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当成标准,用有钱有闲有精力来衡量中产。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8亿人中产的结论,则是对亚洲这一群体的划分。在这一群体中,找出中间部分,就是“亚洲中产阶级崛起”。而远远低于西方中产标准的亚洲中产标准——“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中产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对个人来说,意味着收入不错,而且有时间也有精力享受生活;对于社会来讲,中产因为对生活比较满意,就不会有太多的变革冲动,从而起到社会稳定器作用。如果中产这个群体比较大,那么这个社会,人民就会幸福、国家就会稳定。所以,橄榄型社会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可中产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是按照居民收入划分,还是按照人口结构划分?到底是按照自个的标准定义,还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定义?到底是时间、精力、收入全都考虑,还是只看收入?等等,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机构,抑或是个人感受,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没有标准或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出现被中产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在我看来,与被中产相比,“下流”更可怕。在这里,“下流”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向下流动。我们橄榄型社会尚未建立,但原本就比较小的中产还出现“下流”——从社会的中层流入社会的底层。住房、上学、医疗是压在中国中产身上的“三座大山”。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一场大病让一个中产家庭赤贫是常有的。而亚洲开发银行在拔高中国中产人群的同时,提到足以让国人共鸣的问题,也是“下流”——中国的“中产阶层”中有3.03亿属于底层中产阶层,经济状况略强于贫困人群,一旦遭遇任何重大危机,他们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

  

  原本正在往上爬,结果一脚给人踹了下去。中国的中产正遭遇这样的倒霉。表面上,这一脚是意外,比如疾病,可实际上,却是缺少兜底的社会保障安全网造成的。不期望我们的社会为中产壮大做多少努力,只期望那些正在奋斗的准中产,再遭遇意外被踹一脚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够去兜底。因为,“下流”比“被中产”更糟糕。

稿源:红网 作者:王攀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