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台”是广东最早的天文台
近日因年久失修遭遇暴雨坍塌
将于下周动工修复 9月完工
一千多年前,唐代高僧一行禅师在江门外海结庐种茶观天象,其遗址是广东最早的天文观象台。上世纪20年代末,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在一行观察天象的遗址上修建了“望月台”,以纪念一行禅师。
然而,今夏的几场暴雨,让年久失修的“望月台”坍塌了。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坍塌的望月台将从下周起动工维修,预计9月可完工。
文/图 记者陈丽莉、陈杰
通讯员李建基
现场
“望月台”牌匾散落碎石中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门外海的茶庵寺,在环卫工人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已经坍塌的望月台。
望月台位于茶庵古寺左前方的一个陡峭的小山坡上,整个“望月台”长约6米、宽4米、高2米,用石块垒成,石缝间长满了青苔。四周由围栏围护,天文爱好者可以坐在围栏中间的水泥平台上观测天象。
“已经坍塌一个多月了。”环卫工人告诉记者,7月下旬的一场暴雨,让年久失修的望月台塌掉了一个角。
记者在现场发现,望月台靠近陡坡的一角已经坍塌,用来建筑望月台的小青砖、水泥块,以及用来充填望月台的泥土散落一地,写有“望月台”三字的牌匾也躺在碎石和青砖当中。
在2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因为塌方也出现了3处长长的裂纹,四周的围栏也破烂不堪,整个望月台只有右侧面和后面墙体、登台的台阶保存较为完好,而左侧面的墙体则出现了多处裂缝,宽度可以容纳一个手指。
专家
无人修复遗址
与历史文化名城对不上号
作为广东最早的天文观象台,“望月台”吸引了众多来自广东各地天文爱好者,他们结队而来,静对夜空观测天象。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之前,广东省的天文学界专家就曾多次前往观月台考察,并计划在今年中秋结队来到这里赏月。
“5月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没想到再来的时候就塌了。”广州五羊天象馆的专家叹息地说。据了解,江门望月台是广东地区两个观测天象遗址之一,另一个位于新会。望月台在1928年修建之后,相关部门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过重建。
但是,”现在望月台坍塌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没有见到相关部门有前往修复的迹象,这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江门对不上号。”该专家说。
相关部门
下周起动工 九月有望修复
望月台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处也很想早点修复它,也愿意承担大部分的修复费用。但是,“望月台毕竟是历史建筑,怎么修、如何修,不是管理处说了算的,还需要文物部门批准。”目前,望月台管理处已经向文物部门报批重修,但还没得到具体的答复。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江门文广新局纪检组长王炳森,告知望月台的情况,并转达了广东天文爱好者的呼吁。王炳森告诉记者,望月台目前还不是文保单位,但他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文物保护的相关负责人,敦促他们加紧与当地部门以及寺庙联系,就修复事项进行协调。
江门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联系外海有关部门,外海文化站站长陈长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有关望月台修复的报告已经上呈,修复工作将在下周正式动工,9月将全部完工。
威水
望月台
是广东最早的天文台
据介绍,望月台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一行观测天象的遗址,也是广东最早的观象台和天文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望月台的管理处人员告诉记者,为纪念一行禅师,他居住的草庐名叫“茶庵”,并刻有一行禅师的石雕塑像,现在山上还保留一片茶园。上世纪20年代末,家住外海的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回到家乡重修茶庵寺,并建望月台纪念一行禅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又根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考察结果,重建望月台。
一行其人
与江门渊源深厚
据记载,一行(公元683年~727年),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与祖冲之、张衡、李时珍齐名于世。一行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
公元705年,他游历到岭南,喜爱上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云沁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留了下来。他在此观测天象、绘制星图,对天文地理气象做深入研究。
广州五羊天象馆的专家向记者介绍,一行在江门生活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他在江门的观测却给后来研究和测量子午线带来很大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