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谦
以李永波的才具,统军国羽可谓从容优渥。浸淫十数载之后,国羽亦理所当然地贴上了显著的李氏标签:独断,浓郁的胜利气质和精英意识。
胜利气质和精英意识的经纬编织,造就了国羽的魅力。尤其是男子的集体偶像化,简直可以称得上一支花样年华的团队:在赛场上所向披靡,同时,保持着恒定高温烘烤着群众的喜闻乐见。这原本就是李永波大张旗鼓的时尚战略,试想当掌门人挺立潮头,把一首《红旗飘飘》唱到以假乱真的时候,他的弟子怎能不耳濡目染,水到渠成?
如此,就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影响的双管齐下而言,是无人能出国羽其右的。高端和底蕴两全其美之下,按理说羽毛球发展成为中国式的NBA不是没有本钱,然而,为何事实偏偏背道而驰呢?羽超联赛——职业化的试金石,怎么就不能占据媒体的要害部位呢?怎么就不能一票难求,众人趋之如鹜呢?怎么甫在处子赛季就感觉像要无疾而终了呢?
这个瓶颈问题显然更是紧迫和棘手。事关生死存亡,否则,眼下再花团锦簇,也不过是镜中日月。
绝非危言耸听,将乒羽“逐出奥运会”的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其可信程度暂且略过不说,中国一家独大,以及世界的日渐式微,对于这些中国强势运动的发展禁锢已是无需论证的事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羽毛球若真是走到干涸,夺金宝藏被封,那些持“金牌至上”论的官员们又将如何是好呢?
恐怕都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哪管明天洪水滔天。可怜美轮美奂的羽毛球,上揽天风下接地气,却终究逃不脱一个做妾的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