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壮游”学坚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07:02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周楠 实习生 毛文琦

  对普陀区长征镇的学子们来说,这个暑假不寻常。

  确切说,2007年以来的每一个暑假,对他们来说都意义非凡。从瑞金、于都到遵义、赤水、红原,穿过腊子口、登上六盘山,明年将挥师吴起镇,胜利到延安,一群90后孩子用自己的双脚“重走长征路”,触摸那段苦难而辉煌的岁月。

  最初只是2006年长征胜利70周年时一个创意,可贵在于孩子们没有“一阵风”,而是一直坚持下来,年复一年走到今天。

  人的一生要有一次饱览河山、广阅天地的“壮游”,学子们就从自己的镇名校名出发,选择了一次次重温长征这个伟大壮举。

  世博之年,暑假高温如期而至,他们再次如期出发。

  六盘山顶,一群少年,风凉雨冷,热血沸腾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2010年7月7日的六盘山顶,雨雾茫茫,一群少年在高耸入云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下,一遍遍高声朗诵着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

  位于陕甘宁交界的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今年7月,六盘山长征纪念馆里,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上海学子一行19人,在一幅“毛主席在六盘山跨越秦长城”的图片下长久驻足。“不到长城非好汉!”孩子们一面高喊,一面在毛主席书写的这7个大字前合影。在六盘山顶红军长征纪念碑下,大家一遍遍高声朗诵着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风凉雨冷,却是热血沸腾。

  去腊子口的山路,地势险峻,孩子们唱起《长征组歌——到吴起镇》:“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一路激扬的革命歌曲,代替了他们曾经热衷的流行小调。参观完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高一学生蔡文伟在日记中写道,“蜿蜒曲折的山路,高耸入云的山峰,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时红军是如何攻占腊子口的?是坚持,是乐观,是信念!”初二学生张琛艳说:“是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让红军突破一道道难关,取得最终胜利。我也要像他们那样,学会坚持不懈。”

  “重走长征道路,弘扬长征精神,将是年轻人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长征镇人武部部长徐芳诚说起活动缘起,“2006年我们镇党委书记张月生主持了新长征精神大讨论。一年后,镇人武部启动了由镇民兵预备役干部和教师带领长征中学少年军校学员参加的‘重走长征道路,弘扬长征精神’活动。活动计划历时5年,重走一遍长征路,让新时期学子亲身体悟‘新长征精神’,把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活动伊始,大伙热情就特别高,每次报名都远远超额。家长们很支持:“孩子们一直在城市里,生活圈子窄,重走长征路,对他们眼界提升、精神磨练都好!”长征中学政教主任金嫱老师说:“学生会走,老师会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长征精神却是我们长征中学的魂。”4年过去,每年暑假都有近20名学子跋涉在这片红色的大地上,一路收获着珍贵的记忆和感动。

  我最大的感触是:“坚持就是胜利”!

  “结果在山脚下看到这样一幕让人感动的情景:两位男生架着两位由于高原反应而体力不支的女生,正一步步走下山来,近两小时一路搀扶,‘挺住,就到了!’”金嫱老师忆道。

  8月,骄阳似火。从南昌到瑞金的途中,长征镇学子高举着“长征学子长征行”的队旗,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行进。队旗上,有专门征集的上海老红军亲笔签名。路难走,却没人喊累,一路只有互相加油的声音;歇脚时,平时娇滴滴的女孩,悄悄揉揉脚上的水泡,继续上路;口渴了,就到路边村民家里讨水喝,却收获当地村民的淳朴:“有位老妈妈硬拿出刚打下的几大把新鲜枣子,让我们尝!”这样的经历,对于90后的都市孩子来说,远不止新鲜。

  在瑞金沙洲坝,大家找到了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为当地百姓挖的 “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红井”旁碑上的两行字,讲述着当年“为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一些同学还尝了井水的味道,“很甜,真的很甜。”他们说。

  于都河畔,“长征渡口”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孩子们站在河边,听向导讲述当年红军在此星夜抢渡后踏上长征之途的故事。当听到一个29岁的红军师长身负重伤,为了不被敌人俘虏,竟用手伸进伤口搅断肠子壮烈牺牲的故事时,孩子们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

  印象深刻的当然还有草地和雪山。“在阿坝草原的‘花湖’地区,是我第一次接触沼泽。原本可以走栈道,然而有一段栈道没了,只能从草地上过去。鞋子下陷,紧张得我们赶快走!当年红军过草地时,该有怎样的决心和毅力!我最大的感触是‘坚持就是胜利。’”2009年参加活动的史纪恩同学说。

  金嫱老师忆起在四川省松潘县爬山的情景,“海拔四千米的高山,高寒缺氧的环境。一组学生小分队步伐太快,与我们失去了联系,当时特别着急,结果在山脚下看到这样一幕让人感动的情景:两位男生架着两位由于高原反应而体力不支的女生,正一步步走下山来,近两小时一路搀扶,‘挺住,就到了!’孩子们在长征途中的团结互助精神,出乎我们意料!”

  他还在坚持讲解,已坚持了几十年

  “2005年,我自己去娄山关参观时,就看到有位老同志在那儿做义务讲解员。他是位当地农民,六十开外,穿着旧军装,脚蹬草鞋,一问,才知道他的父亲是位老红军,在战斗中牺牲了。三年后,我带着学生去,没想到他还在讲解,已坚持了几十年。”金嫱说。

  如果说,重走长征路的征途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体验,那么,他们征途中寻访老革命,则让他们对于这段历史、这种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2007年前往瑞金的同学们拜访了当地健在的老红军刘家祁。“他住在一个老平房里,深居简出。家里挂着很大的毛泽东等领导人肖像。那天天气很热,可是他坚持穿着红军军装,戴着红军军帽,庄重地接待我们。”让孩子们意外的是老人生活的简朴。如今在上海理工大学读书的王佳豪回忆,“他的房子这么简陋,他生活这么朴素!他说的方言我们不太懂,但一点不妨碍我们对他的崇敬。”

  随行的彭菁老师说,刘家祁老人给大家讲述了他参加长征时的经历,1934年参加湘江战役时,随部队长征的他腿被炸弹炸伤了。当大家问起他现在的生活如何时,老人一个劲表示政府很关心他,“我们参加革命就是为了老百姓,老百姓吃得好、过得好,我们就高兴。共产党打天下就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

  2008年暑假,贵州娄山关战斗遗址前,一位老爷爷充满激情的讲解让孩子们聚精会神,为之动容。“2005年,我自己去娄山关参观时,就看到有位老同志在那儿做义务讲解员。他是位当地农民,六十开外,穿着旧军装,脚蹬草鞋,一问,才知道他的父亲是位老红军,在战斗中牺牲了。三年后,我带着学生去,没想到他还在坚持讲解,已坚持了几十年。”金嫱说。

  “娄山关战役遗址前,战壕还保存得很完整,是碎石头垒起来的。”如今在复旦大学的赵国策说,“老爷爷讲解时,一边比划,一边说‘你看,红军当时从这个高峰冲下来……’老人中气很足,大家屏声静气,为红军感动,也为他感动。”

  有一句话常回响在耳边,坚韧不拔,团结奋进

  “以前,大家对长征的了解,仅限于历史书本上的几行字。而今,不但我们对长征有了更形象的了解,每一个去‘长征’的同学还有这样一个任务:就一个专题,回来后给全校师生做‘红色之旅报告’,向更多人宣传。”王佳豪说。

  “一渡赤水,摆脱困境;二渡赤水,遵义大捷;三渡赤水,佯动惑敌;四渡赤水,突出重围!”长征中学400人的阶梯教室里,王佳豪正在给同学们做报告,“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这场毛泽东带领红军奇迹般获胜的战役——四渡赤水。”

  “看这些照片!”报告中,王佳豪展示了自己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中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土城之战中,红军没有歼灭土城附近的川军。但毛主席果断决策,改变北上方向,及时向西渡赤水,改变了被动局面。”王佳豪特别和大家分享心得,“红军不是神,但他们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有实事求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台下,同学们频频点头。

  与此同时,全校其他同学正在观看校内电视对报告的直播。20多分钟,排得满满当当。从先期资料收集,实地采访记录,到调研资料分类,他的功课做得很扎实。一个听了他报告的同学说,“他让我们走近那段历史,了解真实的红军。”

  每个去“长征”的同学都有这个任务:就一个专题,回来后给全校师生做“红色之旅报告”。如今在上师大读书的祁琼,向大家介绍“小萝卜头”的故事,“2008年,我们长征途中顺道参观了息烽集中营。”当她用PPT展示各种刑具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这句以往出现在书上的话,就这样豁然让大家震撼并理解了。”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走过的路已成精神殿堂,孩子们也成了长征精神宣传队的一员。“有一句话常回响在耳边,坚韧不拔,团结奋进。每每听到它,当年壮丽的情形就浮现在眼前。有一句话常回响在耳边,敢为人先,永攀高峰。红军不怕远征难,闯新路、勇当先,战天险、天地撼。”这首《新长征镇歌》,如今常被孩子们吟唱。徐芳诚对坚持走完长征道路充满信心,“让红军长征精神代代薪火相传,我们才能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新长征路上,走得更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