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擦肩而过的“笋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07:17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徐哲

  7月中旬,“看房之旅”开始。

  小户型,总价不超过80万,最好是学区房。杨浦一家二手房中介小王迅速提供了2套1996年的老公房,分别在鞍山路、控江路。他推荐控江路那套,此房近50平米,两室一厅,总价92万,单价19000元出头。小王说,租金不低于2200元,“‘笋盘’啊,这周围哪儿有单价低于20000的房子?兄弟,赶紧! ”中介常用“笋盘”这个词形容价廉物美的房子。

  周六,坐在小王的电动小摩托后座上,一路“嘟嘟嘟”地去看房。房子靠马路,得爬到6楼,进屋一股潮味。而鞍山路这套房源对口小学,周围绿树成荫,一室一厅房型不错。 “卖家要75万,一分不能少。”小王说。这让我有点不爽——至少双方该谈谈,毕竟单价过了22000元。

  “有没有还价余地? ”我说。小王答应再去问问。 “倒是控江路那套,卖家回笼资金,可能有余地。鞍山路这套学区房,难! ”临走前,他丢下一句。

  当然,我们不打算在“一棵树上吊死”,接着看了虹口区天宝路上的一套房。此房近40平米,总价70万,以“超低价”名义,贴在另一家中介门店窗户上。和大块头小王比,这次的中介小杨“猴瘦”,他号称这也是1996年的房子。事实上,一进去就不对劲儿——木质楼梯,踩上去嘎吱作响。追问后得知,此房“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96年翻新。

  晕!

  逛多了才清楚,不少贴在门店窗上的所谓“今日必卖房”,一询问,要么“早卖了”,要么“跳价了”,要么“挂羊头卖狗肉”。不少中介摆个噱头,请君入瓮,向你推销其他房子。

  另外,自从看房开始后,我就不断收到陌生电话,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上海话普通话,全是卖房的。有时一个上午就会接到三四通电话。某次,我忍不住回电,你怎么会有我手机号?对方呵呵一笑:“徐先生,我们这个圈子很小。同一套房源,十几个人在争,同一个潜在买家,也是这样,反正,今后买房卖房租房联系我就行了”。

  这么一折腾,当初“笋盘”的回复来了,已有人下了“订”。只能继续再“淘”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