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马德里华人批发街竞争力已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1:1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31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8月底度假期结束,批发业旺季即将来临之际,马德里市中心TIRSO DE MOLINA批发街的意外冷清让人感觉非比寻常。虽说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影响,但记者走访了几位华商,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

  林老板是浙江青田人,在批发街做买卖已有七八年了。“我还算不错,能坚持到现在,你看看周围这些店都成什么样子了。8月底还不开门,估计够呛了!”林老板抽着烟摇着头,一边用计算器算账一边说,“以前‘扎堆’是为了抱团赚钱,现在‘扎堆’是为了抢生意。都卖一样的货,市场越来越小。2002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不愁卖不出货,那时候几个朋友都卖小商品,有好卖的货巴不得告诉朋友,大家一起卖都赚钱。现在是谁有了好东西,都藏起来,真不敢说出去。就怕被挤掉。”

  林老板认为,中国人扎堆做生意,刚开始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有安全感,二是能取长补短,形成独特的“华人市场”。但时间一长,本已饱和的市场不断增加新的商户,老的华商就都吃不消了。

  “竞争太激烈了。谁要有新货,过了几天,其它人都有了。这还怎么做?周围都是眼睛,想藏着掖着基本不可能。”林老板如是说。除了“窥探跟风”之外,不少华人还奉行另一个经营原则:“哪里店多往哪里去。”“只要你这里生意好,周围马上就开出好几家,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这里生意好,我也来赚钱。客观上就把你的生意抢走了。”一位经营丝巾的华人店主这样说。

  记者在调查走访时做了粗略的统计,以一家店铺为中心,半径20米内,至少有五家以上同类型的商铺。如果说,商品分门别类之后能有所区别,生意还是有的做的,但问题就是商品雷同、经营模式雷同,甚至摆设都雷同,千篇一律造成了大家都惨淡经营的现状。

  由于密集式经营带来的负面效果,不少华商已改变经营模式。曾经在MESON DE PAREDE下面广场附近经营服装的华商已将许多杂牌商品下架,取而代之的是从中国进来的牛仔裤,样式新颖,做工考究。

  这位店主告诉记者:“旁边两家店都是亲戚开的,以前大家卖一样的货,后来实在卖不动了,只能互相区分开,一家卖女式风衣、一家卖儿童服装,我就改成销售牛仔裤了。虽然品种比以前少了,但走货量大了。单一商品只要做到款式、号码齐全,生意还是可以的。像以前那种‘扎堆’模式,千万不能再重复了。”

  在TIRSO DE MOLINA开餐馆的一华人老板说,“现在这条华人批发街没有竞争力了,根基不深的商家差不多都撤出这个地区,能坚持下来的大多是有实力有资本的华商。TIRSO DE MOLINA华人批发街早就失去往日的繁荣,从门庭若市到如今门可罗雀,真是‘穷途末路’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