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31日电 香港《大公报》31日刊出社论《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大有空间》。文章说,“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与“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昨日召开首次联席会议,达成多项具体共识,并确立了港台定期交流机制。分析认为,这将有利于两岸关系越发展、越密切,更有效地推动多范畴多层次交流,并取得进展和成果。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两岸及全球新形势下成立的“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及“台港经济文化合作策进会”,模式则是政府推动、业界落实,这在“小两会”的名称中已具见端倪。此一合作模式,符合当前两岸关系、也体现“一国两制”,大有可为和发展空间。
自两岸“三通”、特别是ECFA签署以来,一些人曾经担心香港在两岸之间的中介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下降,以至最终变成“可有可无”。然而,如果从另一角度看,两岸关系越发展、越密切,则香港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牢固、越彰显,而此一独特优势并不仅仅存在于昨日曾俊华所强调的经济体系、法治环境和金融、运输等关键服务业,而是在于更广阔的思想文化学术领域。
就在昨天,台湾政界、文化界人士齐集台北双溪“素书楼”,纪念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台湾马英九出席。钱先生的学术成就已毋庸多言,他的主要著作《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近三百年思想史》至今在两岸文史学术界仍居殿堂地位。
今日,哲人已经远去,台湾隆重纪念,两岸四地学子心中更永存尊敬。昨日曾俊华司长如果能够出席钱先生的纪念活动,忆述其在港推动文史研究和大学教育的贡献,恐怕比在致词中谈到港台文化交流时只提到“丝袜奶茶”和波萝包要更有“文化”一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