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里屯日记:将“搭讪”进行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2:59  环球时报

  7月19日天气阴有雨

  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系列大型电视速配交友节目的火爆,大龄单身男女的婚恋问题成为热门话题。不愿意在婚介所或者交友网上公开资料,高调征婚的人们很实际的将目光转移到酒吧或者夜店,期待遇见让自己心仪的另一半。精明的老板也自然不会放过拉拢消费者的大好时机,纷纷推出了不同的交友联谊活动,让“搭讪”这一带有挑逗意味的名字变得正大光明起来。

  三里屯北街上的月色交友酒吧,就明确的提出了“交友”的理念。门口的酒保很自然的说:“我们每月都会有大型交友的主题派对,男士需要支付门票,女士可以免票进入。经常就会有单身的男士借着‘请女士喝酒’的名义搭讪,或者男女一起拼桌娱乐,互相认识,我们服务员也会帮忙传递纸条、传话,甚至会建议玩得不是很尽兴的客人一起拼桌娱乐,当然我们肯定要尊重双方的意见。”抱着一探究竟的想法,我们随意转了一圈,悄悄进入了月色酒吧,不多时就有服务生上来点单并且询问是否独自来玩,当得知“我们在等朋友”之后,服务员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安静的听了一首歌后,服务生又走了过来,说道:“那桌的先生说要请两位小姐喝酒,可以么?”并且很耐心的等待我们考虑、讨论,而当我们表示同意后,服务员又开口问道:“两位是坐过去呢,还是在这拼桌。”我试探性的说道:“那边位置太挤,坐过去恐怕不方便吧。”于是服务员很娴熟的将三位男士请了过来,并且安排男女坐在对桌的位置,既方便交谈也不会有亲密的肢体接触,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点酒水的时候也很小声的提醒说:“最好不要喝酒,点果汁吧!”在之后的闲谈中,拼桌的男士也觉得并无不妥,既不过分拘谨也没有做出放肆的举动,虽然也有喝酒挑起气氛之意,但见到女士闲话家常无关风月的态度,也就知难而退了。

  初入酒吧就被“搭讪”未免有刻意之嫌,然而负责调音的DJ说:“名正言顺的在酒吧‘交友’可能对很多人而言是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在外国是件太正常的事情了,在路上看到顺眼的异性都可以直接搭讪,根本用不着正式的交友吧,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而已。”先前点单的服务生也说:“一般说等人的漂亮MM都不是真正的等人,这时就看男士脸皮要厚,胆子要大,因为最后你会发现,根本没有,真的没有,等的就是一见钟情的男人。”如果将“买醉”作为泡吧之旅的目的,说明对“泡吧”的理解太过表面,每个酒吧其实都在无形的支持甚至是鼓动泡吧的搭讪活动,甚至会提供专门的培训,教给消费者“搭讪”的小技巧。对于交友吧是否在纵容“一夜情”的问题,酒保也没有刻意回避,“肯定会发生一夜情,但那是当事人双方的决定,一夜情可能在任何一间酒吧发生,并不是在交友吧才会发生,它不是酒吧能够控制的也不是酒吧提倡的交友目的。我们酒保很多时候也会有震慑客人的作用,如果有客人纠缠漂亮姑娘,或者有人因为女孩产生纠纷,我们都会阻止,并且警告客人最好安静呆在座位上不要惹事,而且如果有客人强行灌酒想把姑娘灌醉带走,我们会在姑娘喝醉前有几次的提醒,试探姑娘的态度,也是对客人安全的负责。当然,要是两厢情愿,我们也不会多说什么,这是人家自己的事,不能不识趣,我们都看得很多了,会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技巧。”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搭讪环境,酒吧也会设立一定的门槛来固定目标消费人群,并且划分圈子。主要是通过主题派对,根据不同的主题的内容,规定派对的穿着等方式来让更多感兴趣交友的人找到阅历、背景相同,兴趣相投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一位经历过“搭讪之夜”主题派对的网友说:“平时我们这些内向的Office Lady怎么也不可能做出搭讪这种举动,工作又很繁忙,社交圈又很有限,更别提交朋友了。看看身边有多少宅男宅女因为交不到男女朋友周末只能窝在家里,因为不擅长交际所以被身边人排斥,因为太过腼腆而不敢和心仪的人表白……我也是在酒吧才接触到了搭讪文化,学到了搭讪技巧,能有这种将单身者联合起来的活动,让我们这些自我感觉一直良好,内心也渴望有优秀男士追求的人找到自己的机会,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不得不说,酒吧也为“搭讪”的发扬光大颇费了一番心思,将“搭讪”的小技巧融合在驻唱歌手兼主持人调侃的话语中,“不可强行劝酒,话题以对方的喜好为主,冷场不要超过三分钟,主动权在搭讪的一方。”等基本原则给蠢蠢欲动的消费者们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里屯西街是外国人泡吧的聚集地,走在西街上就能闻到外国人身上特有的体味,老外们一般都喜欢坐在露天的场所里,人手一瓶普通的嘉士伯或者鸡尾酒,手中的酒杯只是个说话聊天的道具,真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经常能看到两桌的男女不需介绍,三言两语的几句喊话就坐到了一起,无论男女都落落大方。对待陌生人的询问,外国小伙很兴奋的回答:“it’s very brave to talk with beautiful girl, why not chasing chicks? Just have a try!(大胆地去追女孩儿有何不可?)”我很含蓄的表示传统的中国人不习惯这种交流方式,同桌的男士立刻回答:“it’s very normal in US.(在美国这很正常)”另一位英音很重的美女说道:“actually, I never mind this action. if I disgust him, I can go away, is it a big problem?(我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我要是烦他我可以躲开。)”正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一些择友方式开放的国家并不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问题,并且都会有自己的技巧来处理不同的“搭讪”状况,这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

  对于交友方式多限于朋友介绍的中国而言,能够有专门供单身男女相识的酒吧促进“搭讪”的正常化也许是一件好事。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交流障碍,而且愈趋向于金字塔尖的高薪高知阶层越有人际关系疏离的隐患,一方面是按下快进键的生活,丧失了慢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工作属性相似的朋友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结识不同层次的人群。无处宣泄的情感会导致自身内心世界的孤独感,人的情感、本能需要也就越来越具体。根据全球市场资讯集团TNS发起,共对16个国家的2.7万名18至55岁网络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中国人每天花掉44%的休息时间上网,这个数字几乎达到了丹麦人平均上网时间的三倍,位居榜首。尽管中国年轻人都钟爱上网,但对与网友见面的热情却相差很大,仅有40%的调查者有过与网友见面的经历,是在调查中最为保守的国家。中国人具有渴望与人交流的需求,但却束缚在传统观念下,完全贬低了“搭讪”“交友”的价值,但因为网络的不透明隐藏性,便钟情将时间浪费在虚无缥缈的网络聊天上,同样是“与陌生人谈话”,“搭讪”也是个正式的社交活动。

  有朋友在MSN上签名说,这个都市像一个孤独而庞大的森林,常常让人迷失自己,太多现代意义上的墙隔绝着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交往。三里屯临近使馆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强烈,相形之下,中国人防范意识浓重的“心墙”也表现显著。外国街头随时可能发生的热情友好的寒暄,中国的国情也似乎让这件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变得使人难堪。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倘若抱着“猎艳”“一夜情”等目的性与人搭讪,总有蛛丝马迹可查,寻求到的至多是刺激并不长久。倘若以结交朋友的心态平和对待搭讪一事,也许恰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搭讪”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不同心态的观赏角度不同,难怪三里屯几个交友酒吧在招揽顾客的时候,都会说上句:“将搭讪进行到底!”(凌艺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