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8:21  山西新闻网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地区,毗邻毛乌素沙漠,历史上生态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韧不拔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2%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铸就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右玉的植树造林纪念碑 葛海霞/摄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右玉昔日是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右玉南山公园一角 葛海霞/摄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右玉南山公园一角 葛海霞/摄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一位老农在“造林绿化纪念馆”参观 葛海霞/摄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连右玉的剪纸都以植树作为主题 葛海霞/摄

  

右玉精神,以那片震撼人心的绿色诠释(图)

  右玉夕照 葛海霞/摄

  从首届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归来,难以忘记的是右玉那郁郁葱葱的绿色。眼前总是浮现塞北那片土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处处绿荫,那些挺拔的树木在初秋的阳光下连成一片一片的墨绿,像极了整齐站立的士兵排成的铜墙铁壁,守卫着这片曾经朔风凛冽、黄沙漫漫的土地,让天空如此湛蓝,让空气如此清新。这样的美妙景象,让人不时想起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

  右玉印象:从误解到震撼

  来右玉之前,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以为她像我曾经到过的塞北其他地方一样,本该美好的春光是在永不停歇、让人睁不开眼的风沙中匆匆流转的,直到听别人谈起“右玉人种树是出了名的”,直到前些日子偶然在出差时所住的旅馆看电视,正好看到一部记录右玉人60多年坚持不懈植树的专题片,才改变了我对右玉的误解。在那部专题片中,我看到了右玉的从前:那是一片让人绝望的沙漠,沙丘借助风的力量四处移动,黄沙封锁住农户的屋门,“沙进人退”,风沙让人们不得不舍弃家园,重新寻找赖以活命的地方。“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风起黄沙扬,雨落洪成灾。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这首民谣既是当年右玉风沙肆虐的真实写照,又记录着当时右玉人在风沙面前无奈躲避的凄惶,更描述着改变这种现状的无比艰难。

  没有实地体验的真切情感,只是通过专题片或者别人介绍给予我的对右玉人几十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让这片土地改天换地的感动,总觉得有点缥缈。直到我们乘坐的汽车驶入右玉,透过车窗看到大片大片的绿树浓荫,看到一棵棵整齐排列的小树苗迎着秋日的风轻轻摇摆,看到在林地里忙碌的农妇农夫在绿荫下小憩、吃饭,看到右玉蓝得让人眩目的天空,我才真切地触摸到这片土地上那种让人震撼的“右玉精神”——没有持之以恒、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勇气,这片曾经黄沙漫漫的土地,怎能布满绿荫、成为塞上绿洲?没有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干劲和坚韧,这片几乎让人难以生存的土地,怎能鸟语花香、变作天然氧吧?

  在生态旅游文化节的开幕式上,我们认识了几位扎根右玉、不懈植树的右玉英雄。这些英雄中,有放弃家乡云南优越的生活、远嫁右玉的外来媳妇余小兰,有为了拉树苗遭遇车祸不幸遇难的年轻乡镇干部张一及他立志继承父亲事业、继续绿化家乡的儿子,有二十多年不懈造林、迎来石炮沟瓜果飘香、因长期住在山里而被称为“野人”的老党员王占峰,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右玉百姓,他们都是改变右玉、成就右玉美好今天的英雄。

  右玉植树,栽三年、扶三年、勤浇勤护又三年

  草木葱茏的景象,在雨水充沛、自然条件优良的地方,是一种几乎不用费力就可自然天成的美景;而在风沙肆虐、十年九旱、连野草都不肯在这里扎根的黄土高原、塞外风口,就是一种人文奇观、世间奇迹,右玉人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他们自豪地说,右玉满眼看去那铺天盖地、绵延无边的绿色,都是他们一棵又一棵亲手种下的,都是在他们一年又一年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60年来,他们种下了可以把右玉县域覆盖好几回的树,才换来了今天52%的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呈现出勃勃生机,被誉为“冬天的白玉石,夏天的绿翡翠”)。

  在与右玉县委宣传部的几位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在右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栽种的树木能否成活,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知晓:第一年种活的树苗,如果不注重养护,第二年没准就死了,为了确保责任到人、责任到树,每一棵树都是“有主”的,植树人必须为死去的树苗负责,自己花钱补种,正可谓“栽三年、扶三年、勤浇勤护又三年”!一位30来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种树是从小就开始的,从小学种到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种树更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项目,种树已经成为每位右玉人需要用一生来完成的“必修课”。

  在一些刚刚栽下的树苗间,我们能看到一些低矮的类似杂草的灌木,有同行的记者很好奇地询问:“为什么不把树林里的杂草除掉?”右玉人告诉我们,这是右玉一种特殊的植树方法,即“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靓起来”,千万别小看这些灌木,它们的作用是锁住风沙锁住水分,防止水土流失,为乔木的成活创造良好条件——如那些处处可见的沙棘苗,看起来如杂草一般,但也是这片土地上的珍贵植物,它们为防风固沙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沙棘果也成为右玉当地很多果汁厂生产酸甜可口的沙棘汁的好原料,右玉人的智慧让人啧啧称赞。

  在右玉的民俗馆、宾馆、摄影展等很多地方,我们能看到不少展示右玉美景的摄影作品,所拍摄的内容,无一例外是以树木作为画面的主角:春天的满眼嫩黄,夏日的郁郁葱葱,秋日的五彩斑斓,冬日的银装素裹,右玉的每一处景色都是那么迷人!了解了右玉人60年抗风沙、植绿树的光辉历史,看到这些画面上历尽千辛万苦才种活的树木,对比资料图片里的黄沙漫漫,我们常常因为感动而双眼湿润。

  右玉,一个为植树者树立纪念碑的地方

  为了纪念那些植树英雄,让可贵的“右玉精神”得以弘扬,右玉南山公园里建起了“植树纪念碑”和“造林绿化纪念馆”——这可能是并不多见的把植树者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的地方。

  在“造林绿化纪念馆”中,一代又一代的右玉人植树时使用的锄头、镐头、油灯、铁锅等工具展示在每一位参观者面前,最初植树时的艰难及植树者面对恶劣环境所想出的巧妙方法让人赞叹;从那些发黄的老照片上,我们了解到,无论是解放初百废待兴的恢复时期,还是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冒进时期,不论是风云变幻的文革时期,还是以GDP增长为主要政绩的改革开放时期,右玉历届党委、政府都从未放弃过植树,他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执着于右玉大地的播翠添绿,六十年间,右玉的绿化大旗始终高扬如一。有些干部调到别处去,走时要带的东西不是什么土特产,而是自己植树时使用的铁锹或锄头,其实带走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干劲,这种“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绿色接力棒’代代相传”的做法怎能不让人感到震撼?!

  感怀右玉那片让人震撼的绿色,感念可贵的“右玉精神”,右玉的每一片绿色都来之不易,那无边无际的绿色图画充满着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在推动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成就新作为,打赢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这场持久战和攻坚战,该是每个人认真思索并实践的大事。

  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想与我们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吗?欢迎拨打山西新闻网新闻热线0351—428149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