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写:重庆千年古镇打更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23:1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8月31日电 (孟幻)每当暮色深沉时分,重庆中山古镇“打更老人”——李学其就会身穿青色长袍,头缠白色方巾,试试梆子和锣,清清嗓子,准备开始当天的打更。“一更锣响,惊动街坊;上下往来,买卖客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古镇的夜色就这样在他的打更声中蔓延开来。

  一段简易的竹筒、一面提在手中的锣以及写着“更”字的纸扎灯笼,便是他的全副工具。他说,竹筒叫做梆,作用是报更时,几更天就敲几下梆,然后以锣响收尾,比如打二更就是打两下梆子、一下锣。连打三次之后,便唱一遍防火防盗的词儿,如此循环直至巡完中山古镇的干米长巷。

  据介绍,打更人的更词也颇有考究,由词头与词尾组成。词头为更词前四句,除了更时数外一年四季都不会变,至于词尾则根据具体时节有些许变化。李学其说,他现在使用的更词词尾分为两种,春、夏、秋三季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冬天则改为“天气寒冷,严禁火灯上床,免遭祸殃”。

  打更的每月收入仅有微薄的220元,这对于李学其的生活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因此,他有了份环卫工的兼职工作,负责河畔的垃圾清理工作。于是,白天长街河畔,夜深游街打更,成了李学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

  李学其在古镇住了一辈子。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他说,他舍不得古镇的一砖一瓦,眷恋着这里浓浓的文化气息,更加留恋的是这份传承了千年但现在几近消失的古老职业。

  他说,现在社会发展得日新月异,难免有些人漠视中华民俗,打更流传了三千年,“这种千年民俗我不能丢,也不想丢,也不希望我的子子孙孙丢。”(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