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给钱文忠披上“嫉妒”的铠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00:07  红网

  钱文忠这个名字,我相信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是因为听说是季羡林的关门弟子,才拿正眼瞧的他。结果,除了他死命表示他自己会一辈子向季羡林跪拜,显示着他似乎真的师承过季羡林,还真看不出他身上有什么表现是来自季羡林的影响。

  拿《三字经》这一本古代的蒙童读物来做学问,煞像拿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来作点评,欺负今人差不多没有丁点古代文化常识,也就算了。结果,钱文忠不知怎么着,自觉“与孔子一脉相传”,找到了千古独步的感觉,要和他的老师季羡林齐肩,出版起《钱文忠语录》来。

  既然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钱文忠不该不知道“语录”是什么文体。分明是自我感觉太好,却在问到出版由来时,弄出一脸无辜的样子说:“出版社建议用‘语录’,我本不赞成。但是,对朋友我总说不出‘不’字。”虽然无辜得不够诚实,但自知“语录”来得底气太虚,狡猾之中还算透露出一点真实。

  有意思的是出版社,竟然并不认为这“语录”用得有什么不适,说什么“惟有语录能够反映一个学者的思想实况”。这断章取义的“语录”,怎么成了“惟”其方能“反映一个学者的思想实况”了呢?别怪听者纳闷,实在是出版者的无知无畏太骇人了。尤为不可思议的是,还说“我们并没有吹捧钱文忠,给他的定位是‘亦正亦谐’。他的文字耐人寻味,也招惹了很多文化人妒嫉”(8月30日《中国青年报》)给钱文忠披上一件“嫉妒”的铠甲,钱文忠是否就坚不可摧?

  且不说将“昔孟母,择邻处”,细解为“昔:过去。孟母:孟子的母亲。择:选择。邻:邻居。处:住处”,实在算不得是多大的学问。至于在解释“孟母三迁”的故事时,也只是沿袭旧说。孟子从小仿效别人办葬,这不正符合孔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念吗?孟母为何一定要迁离这个傍靠墓地的住所呢?这样的理念冲突,正该钱文忠来说几句的,却一言不涉。一个解读《三字经》、《弟子规》的蒙师而已,还真像季羡林了,弄得像“大师”一样。

  把钱文忠戏称为明星学者,名至实归。有人安排他与海派清口周立波同台演讲,归类得当。钱文忠所具有的只是娱乐意义,要嫉妒,恐怕也轮不到文化人,该由娱乐人去嫉妒才是。弄得不娱不文,说到底是因为出版者心里只有阿堵物,钱文忠眼下只求闹猛,而公众确实有点文化缺失——从这点说,天时地利人和,倒是齐备了。

  要无愧于“文化”,钱文忠还是脱去“嫉妒”的铠甲,将一身虚胖的赘物减掉,学学你的老师季羡林,整点传统文化的干货出来。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