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师节“免礼”才高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06:00  哈尔滨日报

  张森林

  教师节即将来临,“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又成了许多家长纠结困惑的问题。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在“送礼原因”中,选择“想让老师多照顾自己孩子”的占65.0%,选择“送礼成风,担心孩子受委屈”的占57.7%,而“对老师工作表示肯定”的只占17.7%。另外,高达61.7%的人支持教育部门出台规定,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或家长礼物。(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教师节的本义是尊师重教,传承和弘扬师道尊严的丰富内涵与高尚情操。然而遗憾的是,“尊师不必送礼”的呼声虽已喊了多年,可这一歪风却依旧盛行难止,不仅让家长为“礼”所累,学生为“礼”所惑,也亵渎了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名,破坏了纯洁无瑕的师生关系,给教师节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教师节“禁礼”缘何这么难?究竟怎样才能“免礼”呢?

  显而易见,教师节“送礼”已成为一种负担,非但学生家长十分厌烦,教师也颇为无奈。对学生家长来说,送礼之意不在尊师,倘若自己不送,别人送了,担心教师会有所偏袒;倘若自己真的送了,又心有不甘,毕竟不得已而为之。对教师而言,个中滋味则更加“微妙”,倘若自己没人送,别的教师有人送,似乎有点“失落”,觉得没受到“尊重”;倘若自己真的有人送了,收与不收又都很尴尬。收吧,无疑自损形象,更何况“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不收吧,盛情难却,甚至可能引起误解,让家长以为礼轻了或抱有成见。

  剖析之下不难发现,教师节“送礼”表面上是个心理问题,本质上却是个社会问题。学生家长怀疑师德和担忧公平的背后,恰恰折射出了教育和教师并没有真正被摆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相应位置。如果教育有了足够的投入,不再属于“稀缺”资源;如果教师有了显著的待遇和地位,视师德如同生命,无须凭借学生家长“送礼”来“感受”自身价值;如果各界能把每一天都当做“教师节”,始终如一地重视和关心教师,切实维护他们的权益,试问,还会盛行教师节“送礼”、“收礼”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