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市的尺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06:47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朱珉迕

  8月31日 星期二 阵雨转中雨

  许是因为世博的关系,对“城市”问题来了兴趣,于是从书架中翻出业界前辈王军所著、佳誉颇多的《城记》。书里所述,是几十年前与梁思成、陈占祥等一批名字勾连的北京城营建史;断断续续读了月余,感知历史波澜的同时,偶尔也会生出些“穿越”的念想:假若当年的“梁陈方案”及其他,能摆在今天的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定也是一个了不得的“城市案例”吧?

  知史的意义正在于“察今”,而今日世博园里之所见,又不免教人想起那些往事。那是一段关涉众多,复杂而厚重的历史,笔者无力一言以蔽之。能做的只是随意抄取里面的一两句话,譬如城市住宅应当 “适宜于身心健康”、“周围有舒爽的园地,充足的阳光和空气”,譬如“工作地距离住宅不宜太远”、“尽可能减少汽车的危险性”,又譬如“我们承继了这样可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稍作比附便可发现,前人早已开始思考什么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并且很有心得了。

  我们总在念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其实,更接近题中之意的理解,或许是将它看作一句祈使句,“城市,你应当让生活更美好”,因为城市绝非天生就是美好的代名词。工业革命以降的历史已清楚昭示,城市化的飞轮碾过之后会带来怎样的“伤痕”。近者如罗大佑在歌中也近乎嘶喊地唱出,“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然而城市的发展又是这个世界的大势所趋,你不可能在城市化之路上选择离开,你只能选择如何把城市尽力变好。

  本届世博会对城市提出的最直接课题,该是叫人寻找到城市发展的尺度,并借此明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该倡导什么,边界又何在。这尺度该是人,是文化,是环境,还是技术,是利益,是财产,或是其他?那些呈现于园内的城市案例,或是存留书中的历史构想,便提供了直观的辨析和解说。读《城记》,可知前辈的构想是何等兼备激情理性,发今人深省;观案例,又可知其他城市的实践是如何各展所长,供我们参鉴。

  我们未必能将历史与今天、本土与别国作全方位的对应,但一些基本的价值指向却是显而易见的,如城市的一切规划、建设与运行应当以人为本,让每个人得以健康快乐;又如历史之于城市不是累赘而是财富,不是摇钱树而是根与魂;还如旧迹因改而“经济”,“一拆了之”未必佳……这些都是城市的尺度。如果说我们需因世博而省思,它们便是好教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