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内蒙古兴隆沟出土的碳化谷物将参加“申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1日10:18  国际在线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日电(记者贾立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政府近日邀请专家对兴隆沟出土的碳化粟和黍进行“会诊”。专家们认为,这批七八千年的谷物遗存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谷物的唯一实证,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多年。

  当地政府已成立“申遗”领导小组,开始整理相关资料及进行数据采集等工作,准备将其申报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敖汉旗(县)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说,旗政府近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刘国祥等专家,就兴隆沟遗址发掘出土的碳化粟和黍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宜进行了研讨。

  专家们一致表示,这批2003年出土的碳化谷物经世界权威鉴定机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14鉴定,已有7700年至8000年的历史,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年至2700年。

  由此,专家们推断、论证认为,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碳化谷物,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谷物的唯一实证,是经过世界专业的早期农耕文明实验室鉴定出来的唯一的谷子和糜子的人工栽培标本,已经具备“申遗”条件。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成员的赵志军研究员,当时在兴隆沟遗址发掘期间,组织并指导了这批碳化谷物的浮选工作。之后,他对所提取的1500多粒碳化谷物在实验室进行识别鉴定发现,其中90%为糜子(黍)、10%为谷子(粟);随后,加拿大和英国的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些糜子和谷子是人工栽培形态的遗留物;接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业实验室对这些谷物进行了年代鉴定。

  中国专家通过实验室分类和植物种属鉴定认为,兴隆沟遗址出土的谷物是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所发现的在年代和种属鉴定上都确定无误的最早的小米遗存,其在形态特征上所表现出的原始特性揭示这些谷物很可能是当地栽培而成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遗址所在的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上游地区就应该是小米的起源地或起源地之一。

  总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东部敖汉旗宝国吐乡大窝铺村西南1华里的缓坡地上。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敖汉旗博物馆组织专家对遗址进行了为期3年的考古发掘,在所发掘的2万平方米范围内揭露出房址37座、居室墓葬26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及文物标本。专家在对房址内提取的土样进行浮选时,发现了这批碳化谷物。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