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救救孩子!期待灾难前的回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0:09  红网

  “墙壁上到处是水印,教室内有一种霉味。图书馆的顶棚被揭掉了,木头房梁裸露在外。校园后面的平房墙壁上写着‘危险’。”在全国学生满怀喜悦步入新学年之际,河南新郑市龙湖镇荆垌小学的学生面临的却是以上的危房校舍。校长胡水生说,他也盼望着重建,关键是土地证办不下来。(9月1日《河南商报》)

  一边是学生在危房内上课,另一边是重建的土地证办不下来。面对着报道图片中写在孩子们脸上的无助和期盼,我除了同情,还有就是对相关部门“老爷”作风的质疑和愤懑——重建学校是集体公益用地,又不是建设什么违章建筑,为什么土地证就迟迟办发不下来呢?莫非,有关部门在等待什么?是在等校舍的自然倒塌,还是在等出了人命后的责任“倒逼”?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知道,“等”出了事,可就不是一纸土地证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颇费思量的事还在后面。就在荆垌小学一墙之隔的西边,是村民们捐资建设的庙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投入至少30万元。不是反对村民建设庙宇,而是这里反映出来的问题太过沉重:一是,建庙宇要不要土地证?如果要,为什么建庙宇的土地证能办,而建学校的就不能办?二是,当地并不差钱,只是,不明白,在建庙宇与建学校的选择上,为什么当地村民却优先选择了前者。难道,大家是在期待神灵保佑孩子们的命运!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多发的地区,几乎每次大的自然灾难都可见校舍不堪一击的场景,孩子们凄惨的呼救声叫人撕心裂肺。危房校舍带来一系列血的教训,人们应该永远记取才对。但不幸的是,国人在灾难面前,总是习惯侥幸、习惯忘记疼痛。有些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总是引不起事发地之外一些地方的重视,颇有一番“死撞南墙”或“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意味。

  政府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最廉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荆垌小学校舍最早的建于1980年,最晚的建于1999年,均被鉴定为危房,鉴定结果是“重建”。面对这一“红色警报”,政府部门万万不可只当一声“狼来了”弃之一边。

稿源:红网 作者:孙海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