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时7年有余 伊战昨日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4:04  北京日报

  

历时7年有余伊战昨日结束
高微图 新华社发
历时7年有余伊战昨日结束
9月1日,在美国宣布驻伊拉克美军作战任务结束后,美国防部长盖茨当日突然到访伊拉克。新华社/路透

  美国东部时间8月31日20时(北京时间9月1日8时),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驻伊拉克美军作战任务结束,伊拉克安全部队将接管该国安全职责。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正式开始。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曾说过:“我们的国家不情愿地进入这场战争,然而,我们目的明确。美国民众和我们的朋友、盟友不会面对以大规模谋杀武器威胁和平的违法政权无助地苟活。”然而,7年半之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民主解放者、和平繁荣之类的言辞早已成为笑柄。

  美国总统奥巴马:

  “我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已经结束”

  美国东部时间8月31日20时(北京时间9月1日8时),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时长18分钟,正式宣告驻伊拉克美军作战部队完成撤离,宣布美国把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持续复苏上,这是他的“中心任务”。

  “今天,我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已经结束,”奥巴马说,“‘伊拉克自由行动’结束,伊拉克人现在为他们国家的安全承担主导责任。”

  奥巴马称,美国在伊拉克7年作战行动是“美国和伊拉克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章”,“我们尽到我们的责任”。“现在,是时候翻开新的一页。”

  他还以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身份称赞美军所作“牺牲”。“结束这场战争不仅符合伊拉克的利益,也符合我们的利益,”奥巴马说,“美国为让伊拉克人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付出巨大代价”。

  美国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作战任务代号“伊拉克自由行动”。7年来,4400名美军死于伊拉克,超过3万人负伤,而伊拉克平民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驻伊美军作战部队实际上已于8月中旬撤出。“我们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正在结束,”奥巴马说,“我们对伊拉克未来的承诺没有结束。”

  9月1日,美国在伊军事行动代号更名“新黎明行动”,剩余美军不超过5万人,将负责培训和支援伊拉克军警,不会参加作战任务,除非伊拉克方面要求且由伊拉克军警配合。美军将于明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

  美联社报道,奥巴马明确表示,他把这一刻视为结束一个错误,而非“使命完成”。这家媒体评述,在伊拉克,就最终结局而言,这场战争没有结束,更多美国人可能会死在那里。

  奥巴马还说,他当天早些时候与布什通电话。讲话中,他对布什也有所称赞。“众所周知,从这场战争一开始,他和我就存在分歧,”奥巴马说,“然而没有人能够质疑布什总统对我们军队的支持,或者他对国家的热爱、对我们安全的承诺。”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

  “伊拉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同一天,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发表电视讲话说,这一天将留驻所有伊拉克人的记忆。

  “今天,伊拉克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他说,“随着(驻伊美军)部队撤离,我们与美国的关系进入两个平等主权国家的新阶段。”

  马利基说,他对驻伊美军按计划于2011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军警全盘接手国家安全防务充满信心。

  “今天起,我们的安全力量将在保卫国家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他说,“我再一次保证,伊拉克安全部队能够完全担负起职责。”

  送走美军作战部队后,伊拉克人的当务之急是打破政治僵局,组建新政府。

  伊拉克今年3月议会选举中,前总理伊亚德·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以微弱优势战胜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但两派所获议席数均未超过组阁所需的163席。双方就组阁存在分歧,以至于至今未能组建新政府。

  美国白宫8月31日敦促伊拉克在组阁方面要有“紧迫感”。

  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本·罗德斯说,美方在与伊拉克领导人当天的会谈中敦促后者抓紧组建新政府。

  “我们认为新政府应具有包容性,”罗德斯说,“伊拉克人正朝那个目标努力。”

  伊拉克外交部长霍希亚尔·兹巴里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尽快组建新政府是给伊拉克民众最大的“定心丸”。

  随着美军作战部队撤离,不少伊拉克人担心“基地”组织等掀起新一轮武装袭击。美联社统计显示,伊拉克军警8月死亡人数创过去两年来新高,平均每天死亡5人。

  另一方面,伊拉克人忧心在新政府迟迟未组建情形下,一些外部势力可能趁虚而入填补“权力真空”,干涉伊拉克国内事务。

  “当然,许多人抱着幻想,认为美军作战部队撤离伊拉克之时会出现安全真空,他们后脚便能填补,”伊拉克外长兹巴里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已经警告过他们不会出现任何真空,即便出现,唯一能填补它的只有伊拉克人自己。”

  分 析

  撤军10问

  围绕美军撤离问题,人们心中存有诸多疑团。

  一问:美国为何要从伊拉克撤军?

  答:从根本上来说,美国撤军是想尽早甩掉伊拉克战争的包袱。此外,撤军是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在11月中期选举前,奥巴马希望通过兑现2008年竞选总统期间许下的诺言来为民主党赢得更多选票。另外,美国政府决定把战略重心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

  二问:美国是在胜利后撤军的吗?

  答:对美国来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大收获是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建立了通过选举产生政府的制度,在伊获得了长期落脚点。然而,美国在伊拉克的政治目标是建立一个亲美的伊拉克,经济目标是确保美在伊石油利益,地缘目标是遏制伊朗的影响力。然而,美国的这些目标眼下并没有完全实现。

  三问:留守伊拉克的美军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按照奥巴马的意图,剩余的约5万美军的任务“将不再集中在军事行动上”,他们将把重点放在培训伊拉克军队和警察的任务上,配合伊方执行反恐任务。在需要时,这部分军队可以迅速转型为战斗部队,直到明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撤军。

  四问:眼下伊拉克有何安全隐患?

  答:首先,在伊拉克新政府难产的情况下,驻伊美军作战部队撤离使“基地”组织更加活跃起来,武装分子不断制造爆炸袭击;其次,伊拉克许多武装组织与各大政治派别有联系。在各派政治分歧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可能会爆发更多冲突;再者,不能排除邻国对伊拉克局势进行间接或直接干预的可能。

  五问:伊拉克军队能否独立维持安全局势?

  答:现在伊拉克部队要单独履行职责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伊部队素质不是很高,而且受到一些武装组织的渗透,另一方面美军尚未对伊军进行足够的训练和提供装备。

  六问:伊拉克会重新陷入大规模冲突吗?

  答:从近期来看,“基地”组织在美军作战部队撤离后强化了袭击行动,而且少了美军作战部队这个对手,因此,伊拉克局势动荡会有所加剧。从中长期来看,伊拉克是否会陷入失控局面,取决于各政治派别能否建立比较稳定的民族团结政府。

  七问:美国在伊战中付出多大代价?

  答:截至目前,在人员伤亡方面,驻伊美军死亡总数达4400多人,另有约3.2万人在战斗中受伤;在经济代价方面,美国用于伊拉克战争的开支高达7423亿美元,超过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费用;在美国本土安全方面,伊拉克战争使美国财政、军事等资源长期受到牵制。这场战争还使美国国际形象受到损害。

  八问:伊拉克在战争中蒙受多大损失?

  答:伊拉克战争迄今已造成该国至少10万名平民死亡、20万人受伤、48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约200万人沦为难民,流落在叙利亚和约旦等邻国。伊官方数据显示,该国目前失业率高达28%,全国约有2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九问:伊拉克新政府短期内能否组成?

  答:由于伊拉克各派政治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加上周边邻国对伊派别各有偏袒,组建新政府目前相当艰难。美军作战部队撤离后,伊拉克的权力天平发生摆动,组建新政府恐怕更难。

  十问:伊拉克民众如何看待美国撤军?

  答:伊拉克民众对美军战斗部队撤离一方面感到高兴,因为外国占领军终于撤离,另一方面感到担忧,担心伊拉克现政府收拾不好这个烂摊子,尤其害怕再次发生教派间大规模冲突和“基地”组织发动更多恐怖袭击。

  时 评

  久赌必输

  冯武勇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8月31日晚正式宣布美军在伊拉克作战任务结束。在军事层面,这场历时近7年半的不对称战争画上终止符。

  这场战争,美国付出4400多名军人生命、近万亿美元军费开支。奥巴马讲话中,把伊战死亡军人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等历次大战战死者相提并论。

  但他同时不得不委婉表示,伊拉克战争出现在“一个没有投降仪式的时代”。言外之意,美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赢家。

  与美国以往参与的战争相比,伊拉克战争的显著不同在于:没有明确敌手,没有明晰战果,无从明辨输赢。“胜利喜悦”更是无从谈起。

  这场战争,以“新保守主义”为意识形态武装,以“先发制人”为军事理论指导,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开战借口,以“解救伊拉克人民”为占领幌子。其间,美军敌手一变再变,先是萨达姆政权,再是恐怖组织、教派武装;美国所追求目标也一降再降,开始是打造中东“民主灯塔”,最终是确保体面撤军。

  回头看,这是一场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战争,一场充满投机色彩的战争,一场试图在异国他乡“检验”新霸权战略的战争。

  如果非要找一个“敌手”,美国其实输给了自己——输给了自己贪得无厌的能源控制欲,输给了不断膨胀的战略野心,输给了军事机器和经济实力出现的不匹配,输给了口头道义和实际所为的言行分裂。

  结局印证一句俗语:久赌必输。

  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 RB02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