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美“丰收吉祥斗” 祝世博“扎西德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7:18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朱晨

  昨天是上海世博会 “西藏活动周”第一天,位于宝钢大舞台的“中国元素”传习区,被装扮成为西藏人民夏季在郊外野餐时所搭建的藏式大帐篷。“帐篷”内,一场藏式“宴会”仿佛即将举行。主办方为游客免费提供了雪域高原的传统美食——青稞饼、青稞酒和奶条,别具风味的口感让许多没有到过西藏的游客颇觉新奇,纷纷一尝为快。

  此次 “西藏活动周”展示的珍宝中,一座金灿灿的容器特别引人注目。它的藏文名字叫做“切玛”,也就是汉语“丰收吉祥斗”之意。据悉,在西藏每逢重大的庆典仪式和藏历新年,象征着五谷丰登、人寿年丰、风调雨顺和吉祥如意的“丰收吉祥斗”是必不可少的器具,人们在其中的一边装上拌好的糌粑,另一头装满麦粒,垒成金字塔形。

  此次在世博会上展出的 “丰收吉祥斗”,是由西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仁增花费一年,用金、银、铜等材料精心雕刻而成的,造型、体积、工艺均堪称一绝,是目前最大、最精美的“切玛”,用以祝福世博“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中国元素”传习区内,藏族刻板技艺、藏香制作技艺、藏族金银锻造技艺、藏纸制作技艺、藏医药、藏文书法等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摆下 “擂台”,向中外游客展示绚丽多姿的雪域文化。藏族唐卡勉萨派传承人罗布斯达正专心地绘制一幅宗喀巴大师法相,笔画雕琢之间,神色尽显虔诚。他说,这幅唐卡已经花费了20多天,恐怕还得20天才能完成,特别是最关键的“开眼”,一定要在安静的地方才能进行。记者细观罗布斯达之前的作品,无不法度庄严,工整鲜亮,令人肃然起敬。

  罗布斯达向记者介绍,勉萨派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西藏解放后,在著名的勉萨派绘画大师洛桑平措、达娃顿珠、阿顿等的辛勤努力下,培养出了许多年轻传承人。2009年,勉萨派技艺还被列入了第三批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眼下,罗布斯达还独立承担了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坛城殿”的壁画修复和临摹工程,将这一起源于日喀则的流派发扬光大。

  据悉,自2005年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以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弘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西藏共有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其53名代表性传承人,还有22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其134名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西藏的藏戏和史诗《格萨尔》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工作,使这些雪域奇珍在新时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