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只有对生命敬畏才不会漠视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12:56  新闻晚报

  □周晔

  香港同胞在马尼拉惨遭劫匪枪杀事件震惊全球,一个原本应当是守护生命的警官,竟因一己之私利,丧尽天良,撕票泄愤;一群原本应当以呵护生灵为使命的警察,竟将血腥的枪杀现场当成景点,摆起pose留影纪念;一帮原本应当为生命代言的记者,竟强行要求打开逝者棺椁,抢拍照片……在菲律宾马尼拉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我们看到,这个国家可能丧失的远远不止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或是旅游收入的骤减,更重要的是,这些事件表现出缺乏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而对生命的这一基本态度,乃是超越国籍、种族、民族、年龄等人类全部差异的,因为它是人类或者生物天然的属性,是构成现代文明和政治的基石。

  作为曾在马尼拉长期学习和工作的访问学者,至今我仍记得某天经过贫民区目睹的一个场景:一群流浪儿与几条狗,在KFC扔出来的垃圾袋中争抢弃食。在菲律宾,每一刻都展示了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每一个在菲律宾生活过的外国人都不禁会问:“政府何为?国家何为? ”。浅析个中缘由,大致有三:一是大量的贫困人口及其悲惨境遇,使得出生在这一环境中的底层百姓形成了为摆脱贫困,可以赴汤蹈火、杀人越货的念头。通过绑架、劫持来发财已从个案逐渐演变为社会矛盾爆发的常态路径。二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官员,摈弃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所谓“东方的民主窗口”,在家族政治和严重贪腐的国家机器面前,俨然成为“皇帝的新衣”。三是宗教“宽恕”观念的误读。作为亚洲惟一的天主教国家,菲律宾的许多国民怀揣着一颗超越法律甚至道德的宽容心。之前因贪腐被赶下台的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在利益集团的驱使下,竟又重新被包装成总统候选人,赢得了758万张选票。或许,过度宽恕的天性,恰恰阻碍了菲律宾人对自身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正视,反倒滋养了犯罪和日益腐败的政府。

  对生命的敬畏感,来自对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来自对漠视生命者的惩戒,来自政府的表率,来自公民社会的教育,更来自身边每一个生命的遭际。

  1932年,陶行知先生曾说:“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温总理在这届政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活得有尊严”。只有这个民族中的每个人都有了对生命的敬畏感,生命才不会被漠视,我们自己也才能活得更有尊严、这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时,我们才会对唐山、汶川、玉树、舟曲震动我们、教会我们的东西,感到欣慰。 (作者系哲学博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