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解纠纷太忙 亏欠瘫痪的妻子太多

  “一心为公,不怕群众不听;一碗水端平,不怕群众不服;竭尽全力,不怕事情办不成。”这是蒲江县西来司法所长陈永涛在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秉承的原则。在调解工作中,他对发生在农村的每一宗矛盾纠纷都细致做好调解前的调查,调处中的说服教育,调解后的跟踪回访工作,排除一个个潜在的“险情”,及时化解发生在农民身上、农村地区的矛盾纠纷,为当地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昨日,记者深入西来镇当地村民群众中,记录了陈永涛潜心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一个个感人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陈永涛说,他要感谢妻子的支持和理解。

  只用了三天

  解决拖了大半年的纠纷

  “8·19”特大洪水侵袭了蒲江县西来、寿安镇一带,8月20日上午刚从外面抢险救灾回到司法所的陈永涛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听到有村民跑到镇政府上访告状来了。

  原来,这位名叫刘建华的村民是西来镇大田村9组的人。今年1月,由于村集体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占用了刘建华家0.3亩承包地。路修好了,但这个占地的纠纷问题还一直搁着没有解决,刘建华在村上来回奔波找村干部解决,纠缠了大半年,没有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加之“8·19”洪水,刘家又遭受了损失,刘建华决定这次一定要把以前的占地纠纷问题说个明白,不能再拖延了。

  “马上受理,调查清楚后,三天内给予答复……”陈永涛先稳住村民刘建华的情绪后,立即着手调查这起占地修路遗留的纠纷问题。

  8月23日上午,陈永涛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大田村村委会调解室。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是基层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陈永涛将大田村及9组的相关基层干部通知前来,与村民刘建华一同坐下摆谈调解。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陈永涛向矛盾双方一一作了解说,最后在他的主持调解下,刘建华与村集体达成了调解协议:“集体修路占地0.3亩,每年每亩按照150元补偿给村民刘建华,直到生产小组土地调整时;在土地调整时,优先划拨0.3亩地给刘建华;修路挖掉的32根柑橘树,集体一次性补偿960元……”协议当场兑现,拿着调解协议书和现金补偿,刘建华紧紧握住司法所长陈永涛的手,感动不已。

  为调处纠纷

  自己掏钱给别人充话费

  据陈永涛统计,今年以来,仅西来镇农村共发生了整整100件矛盾纠纷,都已经调解平息。在这些纠纷中,记者发现23%是村民与集体、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赔偿经济纠纷;22%是土地承包引发的纠纷,村民邻里之间的纠纷也占到22%。“这‘三项纠纷’是目前农村矛盾的集中体现,事关农村基层稳定,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调处,小事小情绪就可能积聚成大矛盾。及时处置这些苗头情绪,就是我作为一名基层司法所长和调解员的职责所在。”

  前不久,西来镇高桥社区2组70岁的秦大爷忍着疼痛来到司法所,一把鼻涕一把泪,讲述他因胆囊炎恶化需住院手术,而二儿子却不同意预支医药费的事。“当时,老人还拿出了县中医院为他出具的病情诊断证明,事情很紧急,急需找到老人的老二。”陈永涛告诉记者。

  老人的二儿子在拉萨打工,陈永涛于是找到这个儿子的妻子做工作。软磨硬泡,终于算是拿到了老二的手机号码,但对方因欠费已停机。没办法,陈永涛只好购买了50元充值卡给这个手机号码充值,打通电话做工作。从人伦道德讲到赡养法律规定,工作终于做通了。接过陈永涛手中的电话,老二告诉妻子:“一切按陈所长说的做。”

  一心忙工作

  妻子瘫痪半年无暇顾及

  在陈永涛的带领下,去年西来司法所业务目标考核在蒲江县位列第一。说起这些工作成绩,面对记者的采访,陈永涛总显得神情凝重。后来,记者从陈永涛身边的同事打听到,原来是因妻子患病瘫痪在家,陈永涛时常无法照顾而感觉内疚。

  那是去年冬,妻子因类风湿病重,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己料理,陈永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喂猪、喂鸡、给菜浇水、打扫卫生,给妻子做饭,弄好这一切又急急忙忙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上班。农村纠纷说来就来,有时候下班前几分钟就有纠纷需要调解,一有纠纷上门,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经常是调解完才想起妻子在家没有饭吃……后来,由于基层司法所工作实在太忙,陈永涛干脆将妻子送回娘家,让高龄的岳父母照顾。

  “大半年来,都没有时间去照顾,想起就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女儿刚好大学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在家耍起的,也正好过去照看她妈妈……”说到这些,一个坚强的男子汉陈永涛再也忍不住,眼睛湿润了,“我要感谢妻子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亏欠她的太多。”

  本报记者 朱光泽 文/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