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暴力信仰蔓延让一个时代蒙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07:17  法制日报

  □一语中的

  郭文婧

  泼辣椒水、砸铁锤,著名“打假斗士”方舟子日前遭遇不法分子袭击的新闻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有人说,方舟子以“打假”为事业,打死了那么多“蟒蛇”,被“小咬”一口也在情理之中;有人怀疑,最近方舟子出了新书,“被袭”会不会是自我炒作的“苦肉计”;大多数人呼吁,说真话者不应付出血的代价,法律应该给打假者“防弹衣”。但无论如何,大家有一个共识:暴力是应该谴责的,应该尽快用真相来给社会止痛。

  充满暴力的社会,是一个噩梦般的社会∩怕的是,暴力倾向、暴力崇拜,或者说暴力信仰,正在加速侵蚀我们社会的健康肌体。依靠暴力解决问题,说不过就打,打赢了的就是老大;依靠暴力谋生,不分是非曲直,没有价值判断,别人给了钱就打;依靠暴力引起社会关注,无辜的幼儿园小朋友死在了屠刀之下,就连充当裁判的法官也难逃被袭的命运;依靠暴力维护社会稳定,就在政府的大门口也能上演“全武行”……

  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原始手段。暴力是人的自然属性,一个人越喜欢使用暴力,说明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越低,“人性”越少。暴力是社会的原始机制,一个社会暴力越多,说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低,“幸福指数”越低。

  文明社会,暴力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面对分歧,首先是忍让、互相谅解,然后是谈判、协商,再后是仲裁、审判。暴力的流行,说明社会道德机制已经苍白无力,是社会文明之耻;说明常规的渠道已经无法弥合分歧,是法治社会之耻。

  在社会运行中,分歧的产生,在所难免。在传统社会,人们的活动半径有限,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相对单一,大家都是“熟人”,内心道德和公认权威在弥合分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不断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文化、价值观日益多元化,我们的社会也由“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共识难以形成,讲理也越来越难。这个时候法律本应该发挥作用,但在当前司法机关维护社会正义的力量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时候,一些人对通过法律得到公正裁决失去了信心,于是暴力心态的蔓延便有了更好的社会土壤。

  社会暴力心态的蔓延,政府责任无可推卸。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免于恐惧的权利,但社会治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实,已经让每个人都暴露在了暴力的威胁之下。在法治社会,只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确立法律的威信,才能引导人们树立法律信仰,但现实中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情绪性执法、以权免罪、以情逃罪、以钱赎罪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让人们的法律信仰难以确立。在文明社会,社会的文化建设应该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但在我们影视、游戏、文学里,到处充斥着暴力,充满了血腥。更有不少所谓专家、名人大肆宣扬暴力美学,“打了就打了”、“活该挨打”等语,从一些“专家”、“名人”口中向社会传导。慢慢解构、消弭、颠倒了人们“以讲理为荣,以暴力为耻”的价值观。

  暴力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千万打开不得。确实,在社会改革和转型期间,社会失序、利益失衡,容易引发人们情绪失控,但这绝不是一个社会崇尚暴力的理由,没有人希望我们回首来路时,看到的是一条“杀出来的血路”,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一个时代的耻辱。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