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盘点不做房奴的N种方式:挖地窖住郊区造房车(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16:45  国际在线

  疯狂的房价让许多需要买房的人望洋兴叹,也让很多房奴痛并自我安慰着。然而,也有一些不乏勇气和创造力、或者让生活逼出勇气和创造力的人,不做房奴,而尝试着新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盘点不做房奴的N种方式:挖地窖住郊区造房车(图)

  地下造房子,老陈乐此不疲。

  

盘点不做房奴的N种方式:挖地窖住郊区造房车(图)

  地下房屋走廊,很亮很宽敞。

  老矿工挖地6米建地下三居

  据《广州日报》报道,郑州市64岁的退休矿工陈新年用4年,在自家居住的棚户区院内地下6米处,挖出一个50平方米的房间。这个地下房间冬暖夏凉,按照附近房地产价格计算,价值2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老陈,计划继续努力,在地下挖出个三室一厅来。

  陈新年说,他挖地下房是因为好的房子太贵买不起,自己家的破房子夏天太热,冬天太冷。陈新年家住郑州市西郊的棚户区。退休前曾在平顶山做过挖煤。退休后,陈新年发现家附近的房价每平方米5000多元,根本买不起。于是,在自己家的地下给老婆和女儿挖房子。

  他的朋友王先生告诉记者:“夫妻两人都是工厂职工,后来厂子垮了,陈新年就去挖煤,现在也退休了,每月只有几百元的退休工资,生活很艰辛。”“当初陈新年挖地下室,其实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过更多是无奈之举。在地下室住夏天凉快,但也潮湿,如果他能买得起高楼,也不会出这一招。”

  房屋从设计到开挖全由他一人完成,他介绍,房屋“设计标准能抗击八级地震”。白天,地下室温度只有19摄氏度,像冰箱一样,夜晚温度更低。当下的季节,在地下房子里睡觉,晚上需要盖两床被子保暖。

  然而,郑州市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陈新年所挖的地下室没有办理合法的手续,因此没有合法的产权,不受法律保护。应该说是违章建筑。

  

盘点不做房奴的N种方式:挖地窖住郊区造房车(图)

  地下室水平面与房屋相比,低了一人多高。

  南京市民挖地下室造“复式楼”

  还是《广州日报》的报道,今年8月,南京一市民掘地三尺挖“地宫”,小户型变复式房。

  这个“地宫”位于南京市五塘广场附近的白云新寓小区内,业主许先生,今年40多岁,安徽人。2009年,他在该小区买了一套面积为42平方米的房子,这套住宅南面与房屋相连有个院子,差不多有30平方米大。从图片可以看到,院子被一层齐地的木板隔成地上和地下两层,由楼梯相互连接。

  其中下层地表低于屋内水平面两米多,整个院子给人的感觉,很像复式结构房屋。

  许先生说他儿子28岁了还没找对象,就是因为没房,去年花30万买下这个房子,看中的就是外面有个院子,可以就地隔成两层。地下这层准备做卫生间厨房。

  80后白领募集网友自建小镇

  据《北京晚报》报道,范婷是80后白领的典型,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关注环保。自从来北京工作后,她的朋友开始一个接一个成为房奴。“花掉父母半生积蓄,八成工资上缴银行,换来70年不到的居住权,这和租房有什么区别?”她这样想。在长江边上长大的范婷向往青山绿水,从2009年起开始有了一个想法:“到郊区租房去,朋友们一起租个大院子,建设属于自己的小镇。”

  “我要养听话的狗,看碧蓝的天,我要租房,租到郊区去。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浪费。”当范婷把这些“广告语”贴在网站上招募志同道合的朋友时,立即有应征者无数。她的志向其实不仅仅是在郊区租房,她要建一个理想的小镇——一个不用花很多钱就能实现的都市中的桃花源。

  2009年底,他们最终选中了西北六环边一处靠近水库、有青山做伴的小院。院子占地2亩,20余栋平房分布四周,1/3的土地被果园占去,剩下是大片的空场,可任意改造。范婷对这里很满意,她为自己选中了一间南北朝向的房间。

  范婷随后在豆瓣网上发起“我们自己建小镇住”的活动,并引来600多人“感兴趣”,200多人“参加”。

  应征者很多。有人要把自己的乐队搬到这里,有人想体验农夫的快乐。“因为房间数目有限。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很重要。”在这里租房租金不到市区的一半。“以我为例,从小镇赶到位于西单的公司,大概要一个小时时间。我认为这个距离还是可以接受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纵横,鸡犬相闻。范婷的小镇很容易让人想起晋人陶渊明刻画的桃花源,这大胆的想法又像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不,都不是。小镇不是乌托邦。它实实在在存在着,而且正在我们的手里慢慢变好。”范婷微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