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读高中将不用参加“联招”考试 考不同类的大学考试也不一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01:35  重庆时报

  

读高中将不用参加“联招”考试考不同类的大学考试也不一样
考生们正在考场内答题 本报资料图 石涛 摄

  假如,几年后,你的孩子参加高考,而你还不太了解他的特点、特长,他自己也不确定是属于“动手型”还是“科研型”,那么,他在考大学的时候,就会面临问题了。因为,那时候的高校招生制度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昨天,《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市民可以在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人民网重庆视窗、重庆市教委公众信息网上查阅,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15日。

  如果你有意见或建议,可以写信寄到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鹅石堡山26号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邮编:400020);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发至cqjwtcb@126.com 。另外,你还可在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人民网重庆视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众信息网上发帖。

  普高招生指标到校

  学生不中考

  (家长请注意,孩子综合素质评价很重要,包括社会实践、体育、学业水平等各方面)

  《规划纲要》中提到:要逐步取消普通高中“联招”考试,实行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分层次、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

  市教委相关人士说,这是化解“择校”矛盾的方法之一。

  近三年,我市的普通高中已经开始实施指标到校生,并且这个比例一直在扩大,有的学校已经扩大到70%,以后就会扩大到100%,直至没有联招考试。

  吴萍的女儿果果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了。10年后,果果就会面临升高中。吴萍不明白,为什么要取消联招考试,怎样才能读到“好学校”呢?

  对此,重庆教科院院长万明春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普及高中的十二年教育是趋势,也就是说,上高中的人数会更多,那么联招考试的“选拔性功能”就会被逐步淡化。通过逐年增大指标到校比例,最后,联招考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们了解到,将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后,学校将根据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考查和录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审美情趣、社会实践、体育、学业水平等各方面)是学生升入高中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会有选择性地

  参加高考

  (家长请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特点特长,不然可能会带着孩子到处考试)

  新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已开始了新的课改课程了。但是,高考到底怎么考,这是家长、同学们疑惑的关键点。

  《规划纲要》中提到,重点高等学校实行独立考试的办法。也就是说,到时候,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考的重点大学,去参加他们的考试。

  而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将实行联合统一考试的办法。高等职业学院实行联合或自主考试,成人高等学校实行统一考试加推荐方式入学制度。

  那么,学生到了高三,就要考虑,选择什么考试了。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家长的你,现在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特长差别,要不然,带着孩子到处考试,疲于奔命,还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市教委相关人士说,高校可以实行择优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办法,对那些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学生,学校可依据面试或自主测试结果自主破格录取。

  万明春说,这也是在回答钱学森的疑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通过多元的招生方式,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让学校选拔需要的学生。在具体的招生方式上,秋季招生、春季招生这些形式都可以进行参考的。

  一直属中学的校长说,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完善方案,同时还要看,家长们能不能接受让自己的孩子直接参加高职的考试。不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们逐渐理解,学应用技术、读高职也是社会的需要。要知道,动手强还是研究能力强,在德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孩子就开始“分路”了。

  《纲要》还有哪些问题

  值得关注?

  学生不爱本专业 其他专业有特长

  应该“开绿灯”

  纲要中说,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可能对专业不喜欢,而对某一专业有特长,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开绿灯”。因为征集意见中的纲要提出,为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对学习优异学生的跳级、转学、转换专业和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给予支持指导。

  小学升初中

  考级和竞赛成绩

  不得作为升学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课程和安排课时,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学生入学与升学的依据,规范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学生成长及教育,主动为学生减负。

  校长竞争上岗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取消各级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实行校长职级制。

  建立高等学校校长遴选机制,探索通过公开选拔、直接选拔等方式择优聘任校长。

  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校长任用制度,探索校长职业化改革。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校务会、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校务管理委员会,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本报记者 高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