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发文评价新版《红楼梦》:名著改编应忠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03:27  国际在线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后,争议不少,黛玉和贾府夫人小姐的前额都一水儿贴上了“铜钱”就是焦点之一。林黛玉的发型什么样,曹雪芹确实没有写,可是从小说转化成音画的电视剧,却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不论是87版的导演王扶林,还是新剧导演李少红,都声称自己“尊重原著”。那么,对于书里找不到依据的诸如发型等问题,也只能各显神通了。

  夏衍在《杂谈改编》中曾经谈过小说改编电影的话题,他认为名著的改编一定要忠实,而改编民间传说则有更多的自由。文中提及《红楼梦》的改编,认为不适合全盘照搬上银幕,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法,拍成自成段落的系列电影。上世纪80年代,谢铁骊导演突破这一断语,拍摄了六部八集《红楼梦》电影,观众与专家给予了不少肯定,但奈何传播方式的局限,其影响远远比不上87版电视剧,这也侧面印证了夏衍的判断。可以说,电视连续剧的容量和播放方式决定了它是改编长篇小说最适合的形式。现在电视剧的拍摄手法比过去有大的进展,资金等物质保障方面也非20多年前所能比,再加上有前面的作品借鉴,新剧重拍本来是有优势的。可惜的是,两者在创作上的心态太不一样了,前者专注,后者浮躁,所谓的“忠实”也就和曹雪芹笔下的宝玉一样有了真假之分。

  然而,在改编名著问题上,对“忠实”的理解仅仅态度上的真诚并不能保证不犯错。87版电视剧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弃后40回不用而另起炉灶,当时,编剧的理由就是“忠实原著”。他们认为,高鹗续书不属于曹雪芹原著,而且续书和曹雪芹的创作主旨不符,因此要根据脂砚斋批语来模拟出曹雪芹原意。当时的观众和专家大都反对这种做法,一则大家都熟悉了百廿回本,二则由于距离原著时代久远,今人创作实在难以取高鹗而代之。

  87版电视剧播出后,观众与专家指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写实有余”而“诗意不足”。这其实也是时代潮流的影响。关于写实问题,导演王扶林在题为《荧屏〈红楼〉,何以如此》的文章中表述了自己的创作指导思想,他认为小说中那些虚幻迷离的成分都是“假语村言”,揭露现实才是作者主旨,因此删去了女娲炼石补天、梦游太虚幻境等部分。同时,还删去了涉及“通灵宝玉”的“迷信成分”,却根据脂批增加了写实的“淫丧天香楼”。这样,“通灵宝玉”、“风月宝鉴”也就失去了其含蓄讽喻的象征意味。“诗意不足”不仅在于将女娲补天、太虚幻境等一概视为假语村言而舍弃,更在于舍弃了小说中很多结诗社、听昆曲等雅趣十足的情节,使得黛玉和一干红楼女儿的灵秀表现不够。

  在这些问题上,新剧恰恰是可以自夸“忠实”的,剧中完整保留了小说原著中女娲炼石补天、宝玉梦游太虚、众姐妹结诗社等情节,也几乎没有增加什么原著中没有的内容。然而,新剧的问题也偏偏同样出在这亦步亦趋的“忠实”上。不仅人物对话从小说中照搬而未加润色,情节的取舍安排上也缺少章法。比如开头甄士隐的故事,不仅详细表现家人如何在元宵节夜小解而丢了英莲小姐,连士隐的岳父都要花一番功夫来介绍,真是面面俱到,实在令人抓不住重点。又如探春“协理荣国府”一节,新剧一方面是刻板按照原著铺叙,另一方面却舍去了很多显示探春之才的细节,而一味突出宝钗。虽然小说中有“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之语,但“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才是主脑,新剧的情节取舍与安排显见得对原著把握不够,透露了创作思想上的混乱。可以说,它在“忠实原著”方面只能算是下了些表面功夫。同时,主创可能认为大部分观众不熟悉《红楼梦》,于是加上了太多的旁白,以至于令人有听“小说连播”之感。还不说新剧中最成问题的演员演技,以及被人诟病的音乐,比起87版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与被称为“绝唱”的音乐,更是相差悬殊。本来新剧应该吸取87版经验而有所超越,可惜结果很遗憾。新旧两剧都说是“忠实原著”,但在“如何忠实”上却分出了伯仲。如果对原著的精神缺乏深刻理解,所谓忠实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1987版电视剧存在的问题,虽有受制于时代的缺憾,但它自身的优秀已经造就了在大众心目中的经典位置。它的精雕细刻和流光溢彩都缘于秉承“忠实原著”而来的严谨态度,虽然时代思潮多少局限了这种“忠实”所能达到的高度,但创作态度之严谨保证了这一局限能从其他方面得以弥补。而新剧“忠实原著”过多用了表面功夫,传达的向慕传统却未免有些买椟还珠的浮躁心态,尽管也不乏优点与独到之处,却也难免受观众诟病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